Search Results: 年金

補救錯過了黃金十年的財務缺失#952

*上圖:  深水涉1500長者等派米   諗sir 你好 我家庭總收入大約8萬,有一供滿的樓自住,現金大約80萬 40歲,做工程,另老婆係教書,收入比較穩定。 聯名自住樓估計有450萬,應否按左層樓去買另一間屋作收租之用? 本人比較細膽,怕現在高位買樓市下跌。 希望諗sir 解答,謝謝 庸才上  ANSWER: 兩個概念讀者要細察: 1. 加按後如樓價下跌及成為負資產,若屬打工人仕被銀行收樓或追收差價的機會很微。客觀資料可參考2003年無斷供而被收樓或追差價的業主數目 2. 樓不是良好的賺價物、升幅較少。若不利用槓桿去買樓再運用債務被時間貶走之原理,持有樓房便獲益較少   兩個投資心理讀者要留意: 1. 人偏向穩定、守在自己感覺舒適區間。而通賬就不經不覺稀釋各位手上錢幣的內含值,一旦「八達通」完全取代金幣、即社會只用虛擬貨幣同紙幣、更方便政府操作市場、貨幣系統一波動可令人生活質素大減。就當而家尚算太平盛世,在過去農曆七月仍有阿婆搶派米、輪免費飯盒。我們既要學習怎去保全財富而努力、放膽犯少錯但不好犯大錯。亦應當滿足到自身財務需要後、花時間去幫助社會上有需要既人。 2. 害怕源自不認識。當了解到執行狀況,會選擇做或唔做去規避風險(risk avoidance)   執行方法: 與讀者想法相同、係要由加按層樓開始。因佢年到四十、而手上可打的牌不多。其實以讀者人工80k/月再加太太穩定工作(亦即良好借貸力),呢10年個市況又咁就、40歲完成一生三宅同手執300萬現金亦只屬B GRADE功課,拎唔到「兔仔」。   唔係大隻講,計佢30歲時, – 2005年首置業入手100萬樓(當時成街都係) – 2007年尾已升至150萬(因中原城市指數在同時段由約50餘點升至70幾點。 – 2007年可合規加按至九成再出租、又或唔合規都無所謂、無人理。 – 守到2011年頭,樓價已快速由2008年金融海嘯低位回復更闖100點大關。到時再入第三間唔難搵到首期。當時只有SSD、未有BSD及DSD   所以10年唔靠儲蓄只加按去撈到3間樓一D都唔奇。另外講儲蓄,唔知讀者係咪負擔重要養3個細路,否則佢同老婆加埋月入至少10萬、當月儲4萬、10年開來只儲不投資都有成500個係手。所以對比而家只80萬現金、真係唔知錢消失去邊? 又或真係難言之隱。   講返而家,先將聯名樓行筆者授方案一拆二,按爆450萬*80% = 340萬。比起就咁走入銀行只按6成好得多。由於現金少、佢不適宜而家買樓,40歲既佢已錯失黃金十年,又或參照彿家說法、唔知可得便不覺有失,佢可如想留在舒適區間可持續咁諗。 *註: 筆者無意抵毀彿門學說,如例子運用失宜請見諒   有錢唔買樓就先收息。直債、債基、任局選擇。借用昨日30歲讀者來文所述:「以前上網找資料或看書,都多數是分析數據,或教授一些基本概念,實際上如何操作,往往會茫無頭緒。但自從找到貴網之後,獲益良多,引導我的思維走向正確的方向。」   文章令人有所啟發、筆者感覺喜悅。同時建議讀者坦誠將自己情況寫一次出黎、比自己睇即可。將情況實在地寫出已助解決問題之一半。

[股市奇兵專欄文章試閱]股票下調後的防線

收費專欄9月9日文章試閱   港股終於迎來一個反彈,經過多日連跌之後終有丁點起色。不像七月份股災時的恐慌式急挫,今次則是連續走低幾日,慢慢陰乾場內資金。不知不覺間,大市已經連挫幾個月,是繼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首次,可見大市跌幅之深。除了大市被陰乾,一眾細價股繼續無運行,那到底在跌市過後,對於這些細價股來說,它們的「質地」又有甚麼影響呢?   在探討這個課題前,筆者首先想強調一點,就是今次跌浪的主要受害者,其實是那些中型股,甚至藍籌股,以致指數可以連挫數月而仍然未見任何明確見底訊號。至於財技股板塊,反而是七月股災時的主要對象,在今次跌市中,它們的走勢相對上已經比大市更加「硬淨」。   儘管如此,這並不代表對細價股毫無影響。回顧幾個月前的「港股大時代」,那些單純有賣殼概念的殼股,就算中間並沒有任何賣殼跡象,表現卻可以頗為凌厲,那些本來就沒有基本因素支持的股票更加不在話下,希望嬴盡資金市,搶奪散戶的利益以自肥。可是好景不常,很快便到了股災的時候。正正經歷完一次大升,隨後便迎來突如其來的急跌,令不少投資者的資金都被套牢,帳面上錄得大幅的虧損,這便影響到這些股票之後的防守力。   假設一隻股票的股價是$1,在港股大時代中升至$3,在這次跌浪中,股價亦跟隨大市而回調,就算股價跌回至$1這個橫行區,在筆者眼中卻仍未見底。這個說法背後的原理,是基於當股價炒高時,自然而然吸引了不少散戶進場,令股票的股權相對而言已沒大升前那麼集中。所以,當股票處於跌浪時,因街貨量增加,股票的質地已經略為扣了點分,即使返回之前的橫行區,也不能當作支持位看待。換句話說,曾經炒過的股票,在回調過後就算返回原位,其支持位理應要下調。   從另一個角度解釋,就是在炒作期間才進場的投資者,其持貨能力較由低位買入坐貨的投資者較低。在面對跌浪時,他們也是最早沽出股票的那一批,就算過程中間,大股東並沒有散貨給散戶,但一下子要消化這些投資者的股票也是一大難題,所以股價通常跌得較急。既然股價已被投資者壓低,大股東就算要力撐股價,也會選擇在低位才慢慢收集,以減低自己維持股價秩序的成本。最終與上述的結論一樣,股價的防線也會相應地下調。因此,就算現在有些股票的市值已經低於主板殼價,但也不並等於其估值屬於便宜,或者輸面已經很少,這點投資者要多加留意。       (利益申報:於執筆時,筆者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或勸誘。)

【金SIR】資產配置05-股債密不可分的背後原理

全球同步冧市,中國、香港及美國股市都不能倖免。市場上的聲音,都聚焦股票市場,卻沒有留意相關企業的債券價格。舉個例子,很多香港人都曾聽過一種名為「點心債券」的投資產品,簡單一點來說,這就是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稱之為「點心」主要因為對老外來說,點心就會想起中國!   點心債,特別是內房所發的美元債,於未爆發「暴力救市」之前,中國內房企業所發售的美元債券,投資級別的平均每年有4至5厘債息,其他非投資級別能派到8至9厘息。點心債之所以有市場,原因就是之前人民幣年年升加上美息比人民幣息低,收益為人民幣欠債為美元基本上就是既賺息又賺匯。   暴力救市後,理論上債券已可為投資者們帶來更穩健的收益,因為股既然不濟固定收益產品自然有市場。不過很多這類債券的價格,在今年七月的內地小型股災後,已是近乎日日跌。原因簡單易明,內房收益為人民幣,如負債為美元,人民幣貶值的話,一方面樓市未必會暢銷,二方面年前的既賺息又賺匯將會變成蝕匯又蝕息(內地同時開放了內房於內地舉債),市場擔心內房無力還債,債價自然要跌。  – 資產配置課程上,有教授過股債相通的背後理論,讓學生們明白股債密不可分的背後原理。股債有相通關係,美國同時有發生。2008年金融海嘯,市場普遍稱它為股災,但實情上是債災先行然後股災殿後,搞清股債關係是資產配置的必修科目,不論買股好還是買債好,背後的理論搞清楚了,在決定資產如何配置方面才能得心應手。   如果閣下有留意原材料例如石油、銀價和銅價大跌的話,你便會發現這些商品價格的波動,都會影響到股票價格的表現,因為商品和股票的價格自有它們一套的互動關係,價格會互相牽扯,不是獨立的個體。這亦部份解釋了為何股災時,Smart Money普遍會流向買國債和好的企業債券收息。10年期美國長期息率已跌到接近1.9%,但點心債券係價跌債息升。 – 話說回頭,既然點心債價下跌,相關股份其實很難有運行。這應該不是一頭半個月的事,有機會長達幾年以上。   作者簡介:陳建良(洋名KL) ,人稱金Sir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observers/ KL曾任職基金經理,主管資產營運,位至公司董事;於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旗下基金獲+20%年度業績回報,增長淨值率創下當年同業最高,自此廣為基金界所認識。KL曾在世界500強企業擔任中高層管理人員,是學術與實戰雙軌並行的主義者,他主張公司業務應不斷與現代科技融合,藉以優化公司營運效率及提升市場競爭力。 KL現為財經報刊及節目專訪的熱門人選,其撰文散見於《信報》專欄,亦數度為《經濟一週》封面專訪人物,最近在now財經台《名家給力場》擔任客席嘉賓。擅長以微觀現象捕捉大市及行業方向的KL,著有暢銷書《財經拆局》及《微觀看勢》。 金SIR -股票301 學懂睇市。大價股爭取穩健回報方法/ST1H http://homebloggerhk.com/6095/ 1. 宏觀導論  2. 板塊及個股  3. 投資心理簡述 第一堂: 2015年11月24日(星期二) 時間:19.00-22.00 第二堂: 2015年11月25日(星期三) 時間:19.00-22.00 兩課共6小時,費用$2800 地點: 尖沙咀金巴利道金巴利中心502室

10年後想退休的胆小鬼#934

諗Sir, 您好。拜讀 閣下的 “收息論” 和 “樓換樓” 後,獲益良多。 現正計劃10年後的退休計劃。現正考慮各保險公司的儲蓄計劃。目標第11年後,可每年可固定取得大約HK$ 20萬作使用。已投資過股票,知道這不是一個可取的收息或理財方法。   因得到 閣下所提點,知到保險公司的回報表内的非保証部份,最富爭議。很多網友更批評這些計劃是騙人的。固我特別看重保証部份加上打折扣後的非保証部份作為”合理”的每年總回報。   和家人反覆討論後,最大的疑問是這些保險公司的儲蓄計劃是否可信? 現構思如下: 1.AIA ADMIRE LIFE 2 PLAN: 整付HK $240萬,第11年起每年可预期提取HK$216,457.00至90歲。這計劃另包括人壽保额HK$ 4,345,600.00。   2.另一保險公司(Prudential 雋陞),同樣計劃整付HK$240萬(但冇人壽成份)。但目標是更長遠保值,希望做到富傳3代(留给後人)。如真的有很大需要,才每年提取款项幫保。   第一間保險公司保証部份較高。第二間公司預期部份較高,所以希望長時間滚存的預期金較多。平均抵銷了投資回報不好的負面影嚮,實行鬥長命。   本人今年46歲,有3名7-12歲小孩,要供養,太太為家庭主婦,無任何收入。本人平均月入HK$30萬左右,冇其它負債和有樓自住。预計未來10年收入大致穩定,直至退休。本人冇胆作其它高風險投資。也沒有時間和心機去作短期抄賣。只希望藉此2間保險儲蓄計劃作中長期的稳定回報。本人現已有人壽(因保额不太高,故AIA plan可視作補充現有人壽不足)和醫療保險,10年後剛好供完了。   如參加這些儲蓄計劃,美元單是否比港元單更能抗通脹呢? 手持現金HK$480萬,有沒有其它 “安全” 的中長期投資高見可以考慮呢? 當然,如有餘錢,也會考慮跟 您的建議買舊及細價樓收租。但這要看機會吧。樓市的後市升跌仍看不透。 因以上2間保險公司今年3月份前投保也都有大约5%本金回贈,固希望先處理。 萬望賜教,感激萬分。 10年後想退休的胆小鬼上   answer: 首先要明白,世上是沒有回報好而又唔使點花時間打理的收息或投資計劃的。而一些由經紀告訴的計劃,筆者感觀是很難在當中搵到「筍野」。用保險做理財最大既敢筆,係如投資年期屬超長的、很多時回報根本連通賬都追唔上。而年金屬眾多保險的其一種,特色係有點像公務員的長糧,每月有錢洗、很令人羨慕。當然問題就係,你用多少的代價、去換取多少的月(或年)派發之年金呢? 用財務計算機演算過,讀者今日投入2.4MIL,10年後開始每年取216,457至90歲(即35年),在假設今日至10年後年均遇賬為4%之下,此項投資的年回報為5.63%。若以今日美國30年國債孳息率為2.92%之情況下,讀者放錢係呢間保險公司長達45年而只換黎5%多一點之回報,算是不太值得。何況而家息口同意係低點(因減無可減,所以美國在之前1-2年將美金幣值成功抽高、將通賬輸出國外,就係為今日手上有貶值空間同習總打個貶值戰)。好戲、而家先至開始!   註: 2010-2014香港通賬率為2.4%, 5.3%, 4.1%, 4.3% 及4.4%,即過往5年共通賬為22.22%。2009年市況不景、仍錄通賬0.9%   年金其實是買樓的「倒轉」,在看畢筆者在<樓換樓>提出之買樓用處之後,你都知筆者對年金之看法是頗負面的。 買樓:

Read More

食豬柳變食豬仔包的羊小姐#931

諗Sir,   你好!看你的<收息論><楼换楼>,又驚又喜,喜是收益良多,驚是自己一事無成,無樓無依靠(單身中年女人)無父蔭(父母與兄弟同住公屋),一分一毫靠自己一雙手,有時只吃猪柳蛋一餐為慳钱,可惜活到現在離三宅太遠,懇請指點指點。 背景資料: 今年45歲,月入$28000,手頭現金50萬, 人民幣30萬,支出每月租金$9800,家用$3000,每月剩$9000。 快要做單身老女人了,因怕老來孤苦無依無人養,無錢看醫生,所以聽朋友介紹2012年及2014年用積蓄買了二份保險(附1,2圖)求安心,看了你的分析,擔心被保險骗,到老一場空,而且供的很辛苦很辛勞,日日用錢計過算計,買麵包也買大包可分兩次吃和夠飽肚,請你幫助回覆以下問題:   1.兩份保險每年回報多少?我真的吾識睇,保險sales 講每年5%以上。如不好,怎算?何時cut抑或贖回? 2.想買第一層楼收租,可行嗎?最多能做按揭多少?能買多大的銀碼? 心急人,請賜教,多謝。 楊小姐   answer: 若果一份保險係唔識睇,何苦要買呢? 聽人講? 係聽咩人講? 佢又有咩動機的。雖每日食豬柳蛋係有感困苦,但經濟社會仍會對知識不足及不認真去理財的人作出懲罰。每天努力返工,亦好要花些時間去打理財產,至少了解幾項投資物的特性。 保險公司收取保費,扣除享有保額所需支付保險成本後,淨低一般會投入債券。債券市場的深度比股票還高,可惜不合香港人愛快上快落的性格,本地幾本主流財經雜誌都以講股票為主。大家投入保險後收取的紅利,就是保險公司操盤後獲得之利潤。由於操盤者都係人,所以回報一般同外間買債息口相近,不同處是保險公司比機會大家用幾萬蚊就可間接進入債市。當然獲利後會分幾多成利潤比客人,全由公司決定。   坊間有些保險之費用是透明性高的,亦因透明性所以利潤會多分,造成較好回報。惟此類XX保險因年期短及經紀不太想講收費所以經紀少提。而讀者買入的是「無收費」人壽保險(因保監不需人壽保交待費用,所以經紀話無收費亦可過關,當然將原本賺到10蚊比2蚊你,只要你肯簽名接受佢就是賺了)。   先睇第一份保障,回報簡單計計,不搞什麼IRR。以15年為例,頭5年供了573,000,在起保後15年保證有690,000。計埋不保證的紅利回報為1,056,832。假設紅利「全成真」! 簡單計回報為(1056832 – 573000) / 573000 再除以15年,即簡單年回報為5.6%。留意已用紅格圈起,所派紅利是不保證的及會隨時調整。另外,呢個數係假設你每年派紅利後都唔攞走,一直滾存15年後至有呢個數 = $1,056,832 其實要5.6%回報有何難? 誠哥幫到你,昨天已提及佢公司有直債年回6%。當然收息同學追求的,不是5-6%的回報、而是10-15%的,原因如下:   圖表展示了香港由1999-2013年年通賬數字。由2009年有QE之後通賬率為2.4%, 5.3%, 4.1%及 4.3%。筆者再查埋2014數據,為4.4%,即過往5年共通賬為22.22%。換言之銀紙內含值5年少了1/5有多。若果讀者捱猪柳蛋只為一年5.5%不保證之回報,到老黎預示只可食冇肉在內既「豬仔包」,連塊「柳」都比西裝友拎走埋。仲有若大家只保持回報在5%水平,如何對衡通賬呢?   留意,政府有印鈔權,行QE將銀紙多發可解決出糧問題,銀行炒燶輸錢問題,而埋單既就係小市民。較細既個體,就希望蝦你唔識野做錯投資,說服你要求一個低得可憐既回報仲要十幾年之後先有、而自己就即時攞走你既錢去享受嘆世界。 當然,見圖亦示1999-2003年有通縮,這世代亦是近年初投股市的年輕人未經歷的、而14年夾埋通賬只升了10%,不太嚴重。可是筆者看法是2008年後始有QE,往後通縮的時期會比之前短。另外讀者提及佢仲做左另一份年金plan,而家約45歲月供$3600打算20年後月收$2750為期20年。這不其言令筆者想廿年後$2750可以仲買到d咩呢? 而家50蚊想食lunch都難,20年後300蚊一餐飯是起碼的了。 「日日開心MORE」推廣優惠 20/8: $10漢堡飽2個 24/8: $12板燒雞腿飽 25/8: 6件麥樂雞買一送一 26/8: 豬柳漢堡買一送一 – 當然保險要取消等於全份沒收,尤其此兩份保單只供5年,所以建議是死捱供埋落去,當買個教訓。由於要再食2-3年,所以要求尋豬柳之外的菜式,否則食老麥太多有健康問題。今日睇頭條得知豬柳包買一送一,或能慳返些少。至於讀者可以買市價多少的樓,不在此談這技術性的。只想說知識不足導致投資失誤,所錯失的時機及費用高昂得令人後悔不堪。  

Read More

[汪敦敬]樓市調整完仍會再升

  近年,每次傳媒或者公眾認為樓價會跌的時候,我都會強調「不買樓的風險」很高和樓價續升的機會很大!雖然我今年初年頭已發表樓價「先升後跌」,近期我更提醒在策略上應預算零售業的衰弱會引起樓價微調,但對不起!大家不要以為樓市微調就等於不買樓的風險減低,相反地,不買樓的風險正在不斷提高!顯然,人們仍然困在舊常態的經濟邏輯下。   09年金融海嘯後,國際市場已出現了新常態(New Normal)!「成交少不等於樓價跌!」故多年前我已認為市場會出現「價升量跌」,結果很清楚!另外「樓價可在微調的同時結構性上升!」我們看看過去幾年的多次樓市辣招,每次出招後都會有樓價調整的時刻,但同時二手放盤量是減少的,這幾年我都在做著倒數的工作,屯門區100萬及200萬以下的放盤量紛紛技術性絕跡(低於50個放盤量),而300萬以圖表的趨勢是會今年11月,400萬就會在2016年的8月,這個就是不斷出辣招下,樓價仍不斷上升的原因,因為在結構上「河床」其實是不斷上升,河床上升水漲令船高!   所以我多年來每次樓市微調我也認為是「假跌」的原因了! 執筆時二手租盤正出現銳減,代表甚麼? 甚麼決定樓價的升跌?樓價升跌的關鍵是「買家板塊和業主板塊的博奕結果」!即是說手瓜硬者勝,為了應付金融風險,政府要抑壓借貸,也因此業主們只會愈來愈穩健及富有!   另一點亦是很重要的,就是樓價上升的原因,問題根本不在於樓市內!相對地,近期出現的風險,其實也並不因樓市而起!無論是量化貨幣、股災、還是零售業的衰退,都並不是因為樓市而來,相反引證了樓市的防空洞效應,因此即使調整,時間亦不會長,或者反彈的時候會是大家意料之外。 以上的新常態,希望大家好好參考一下,因為如果用錯邏輯計算,就算樓價下跌,不買樓一樣是慘敗的!  

【金SIR】買股看長線宜選龍頭

上文提到有美國基金經理想了解二十年後的中國境況,筆者認為這看得太過遙遠。投資經驗告訴我,一個國家的發展不會一帆風順,內裡總有很多變數,因此不宜看得太過長遠,反而在選股方面不能太過短視,要多看個股的基本因素及展望公司的業務規劃。   文章刊登後,隨即收到學生Whatsapp提問:「如果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已看好中國的內房發展,投資者便買入內房股長揸七年的話,今日豈不是身家翻倍嗎?」 筆者認為在這個話題上,香港地產股的往史很值得借鑒:    1969年12月「遠東會」成立,促使具規模的地產公司紛紛上市。據坊間統計的資料顯示,1972年尾共有34家地產公司在港上市,截至1973年9月更增加到至少65家,若然閣下能在當時買入大量地產股並長揸至今的話(即使持貨至90年代),則理論上已可富甲一方,成為某地區的隱世小富豪。   上述的論調,跟我學生所說的「在金融海嘯後長揸內房股七年能發達」很相似,但個股的發展以及其實質操作卻不盡如人意,須知道任何行業和個股的發展,都有其曲折性和獨特性。以70年代為例,一眾上市的地產公司要經歷80年代的汰弱留強階段,然後到90年代又要汰強留更強,經歷了四十年考驗而至今迄立不倒的,只剩下有信和、新鴻基、恆隆、新世界及重組合併之前的長實;其他二線地產股有合和、鷹君;三線的則有大昌和廖創興(二者均不活躍投地起樓)。由此可見,想在70年代「買中」新鴻基和信和,是一件何等困難的事,更何況要閣下長揸至今?當中所承受的「痛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明白。如果閣下在70、80年代買錯嘉年地產和佳寧集團,你能想像到你的下場將會更慘嗎?!   又或者說內地體育用品股吧,07及08年前的行業龍頭仍然是李寧(02331.HK),現時卻被安踏體育(02020.HK)所取代,因此買龍頭股,正常都會較為心情輕鬆,並且會比較大機會跑贏。買龍尾追落後,最重要是營運效率有改善才追入、單單因為估值折讓而買入,風險其實不低。  龍尾股突然營運情況有所改善,造就股價有大升空間,例子也著實不少,最為人知的就是大家樂(00341.HK)和大快活(00052.HK)。兩間公司均是行業泰斗,但大家樂一向被視為行業龍頭,大快活一直抄龍尾,然而大快活卻因為經營質素改善及品牌年輕化,盈利狀況得到持續的改善,致使它的股價有一段時間大幅跑贏龍頭大家樂(00341.HK)。當然,大家樂業務廣、品牌多,市值於執筆之時仍然是大快活的五倍有多。

[汪敦敬] 國際新常態 樓市價升量跌

近年,每次傳媒或者公眾認為樓價會跌的時候,我都會強調「不買樓的風險」很高和樓價續升的機會很大!雖然我今年初年頭已發表樓價「先升後跌」,近期我更提醒在策略上應預算零售業的衰弱會引起樓價微調,但對不起!大家不要以為樓市微調就等於不買樓的風險減低,相反地,不買樓的風險正在不斷提高!顯然,人們仍然困在舊常態的經濟邏輯下。     09年金融海嘯後,國際市場已出現了新常態(New Normal)!「成交少不等於樓價跌!」故多年前我已認為市場會出現「價升量跌」,結果很清楚!另外「樓價可在微調的同時結構性上升!」我們看看過去幾年的多次樓市辣招,每次出招後都會有樓價調整的時刻,但同時二手放盤量是減少的,這幾年我都在做著倒數的工作,屯門區100萬及200萬以下的放盤量紛紛技術性絕跡(低於50個放盤量),而300萬以圖表的趨勢是會今年11月,400萬就會在2016年的8月,這個就是不斷出辣招下,樓價仍不斷上升的原因,因為在結構上「河床」其實是不斷上升,河床上升水漲令船高!所以我多年來每次樓市微調我也認為是「假跌」的原因了!     執筆時二手租盤正出現銳減,代表甚麼?     甚麼決定樓價的升跌?樓價升跌的關鍵是「買家板塊和業主板塊的博奕結果」!即是說手瓜硬者勝,為了應付金融風險,政府要抑壓借貸,也因此業主們只會愈來愈穩健及富有!     另一點亦是很重要的,就是樓價上升的原因,問題根本不在於樓市內!相對地,近期出現的風險,其實也並不因樓市而起!無論是量化貨幣、股災、還是零售業的衰退,都並不是因為樓市而來,相反引證了樓市的防空洞效應,因此即使調整,時間亦不會長,或者反彈的時候會是大家意料之外。     以上的新常態,希望大家好好參考一下,因為如果用錯邏輯計算,就算樓價下跌,不買樓一樣是慘敗的!     Source: 汪敦敬每週樓市評論 (http://www.manyw.com/article/misc/article_content.php?sectionid=40&ref_id=14431)  

時間有限、水浸眼眉的中年人#920

Dear 諗sir, 拜讀了您的「收息論」,獲益良多,現有問題想不通,請賜教。 本人48歳,太太38。我工作隱定,月薪7萬左右。太太在私人機構任職工程師,月薪5萬左右。我們沒有兒女。 現自住物業約500萬,欠銀行130萬,20年屯門樓3房。另有出租物業,現值630萬左右,欠銀行340萬,每月收租約萬三,好租客,是公司客,2年屯門樓2房。   兩人有齊人壽儲蓄單,危疾保險和醫療保險。手上沒現金,但有七十萬股票基金。 請問諗sir,我們應否再買第三層樓?因之前2層樓只是上了我的名,所以若買第三層,會只上我太太的名。這會否因而限制了可借貸的金額?可買什麼區域的樓?其實想住近太太家人,她家人住油麻地。 謝謝指教 Koala 仔   answer: Koala仔都48歲啦。沒現金(在兩人家庭、月入12萬之情況下)、持有一層租務回報低既樓、供齊「人壽儲蓄單,危疾保險和醫療保險」但無留錢比自己、買入筆者很少提及的股票基金。   由於不是筆者學生、未能詳答。前天在homeblogger書展已道出要將各課程內容「加料」之目標。書展圓滿結束,先謝各位蒞臨!   48歲人只得一項資產收租(屯門2房)、預計還按揭及雜費後月正現金流只為千餘元,手上亦只得幾十萬可作變法。若公司未能在55-60歲退休後提供長糧,莫非靠個幾份人壽儲蓄單養Koala仔過世? 何況太太40未夠,若諗埋太太個份就真係要….. 已在前一個案#918提及保險於理財上的局限性,基本上在未來銀紙內含值必貶既格局之下,什麼年金同儲蓄保在保障上只聊勝於無 屯門2房市值630萬收租$13000,回報率為13000*12/6.3mil = 2.4%。若讀者銀根鬆動,將間樓平租比好租客不成問題。但由於時間有限、洗費(估計)太多、請讀者將此物業換作租務由報為(至少)9%的套房作中期目標。 短期不應諗買樓、而應趁高將自己先住樓加按。阿大哥最大鑊既問題唔係借唔到、而係手上無錢。而公司倒閉通常都唔係無fixed asset,而係liquidity太低。加上只有一堆十幾年後先收到既應收賬(Receivable) – 低功效保險plan。 自住樓按爆八成,做好一拆二。可套資金500*80% * 130 = 270萬。呢舊錢作收息、逐部買入債基收12-15%、即月收$27000-32000、收番1-2年即可夠首期再置業。 筆者關於股票基金、在堂上會授予看法、助大家避免不少理財陷井。而讀者大把野未執好。唔好將70萬再放股票基金。當然要再詳細睇而家賺定蝕才能慢慢訂好進退策略 如果看倌手上無閒錢、請合理地縮減不必要的保險、或要買得更精明 回應讀者能可買第三層樓、其實佢借貸力高令佢再買樓不難、而太太單名買係照樣做到的。夫婦借貸力為(70000+50000)/10000*2.59*50% = 15.5mil,現借貸比率為(130+340)/1550 = 30%。太太買樓可比20%首期(能否九成上要再看情況),係借係唔難既情況下,要考慮反而是有否20%樓價作首期 先謝讀者提供想法,肯定對各人都有所裨益 香港、依然很多人「係好落後, 以前成日以為自己係專業人士, 有份穩定既工, 放工睇無記, 咁又一day, 真係99歲既阿毛都醒過你。」此為#458案主對自己之形容,詳見#458「窮中產如何上流?」  

理財零概念如何獲得長糧#918

  諗sir, 剛上完收息班,令本來對理財零概念既我對投資有了正確價值觀及了解,現有以下問題希望賜教! 本人資料: 女,36歲,未婚,與家人同住,月入33,000.  08年換樓, 以348萬與家人聯名購入港島單位現市940萬, 按揭2019年供完, 現月供$7000. 因家人問題暫時不能加按吐現. 已安排投入33萬在5年double保險方案,另有10萬股票在手.   附件之保險計劃是在10個月前買的,每月供款$6666. 現已供款:$66,000. 供款年期20年. 第30可取回所有供款或分開每月提款直至死. Option 1: 停止供款. 這幾年把錢先儲起來. 等待5年double保險計劃完成後考慮買第二層樓或其他投資 . Option 2: 繼續供款, 30年後分開每月提款直至死…….. 請諗sir指點迷津.謝謝! answer: 恕筆者直言,中年未婚女仕為不少人銷售年金計劃之目標。原因一是多喜愛「每月提款直至死」呢類型計劃。二是對幾方面都難下決定既女仕,反對理財一事頗為著緊、由銷售至下單時距較短。本案讀者10個月前入手下圖的保險計劃,建議書列明30年後開始派年金、而現金價值3,613,140,足足為20年供款每年80,000即3613140/1.6mil   的226%。根據法則、就當你冇計數機係手,好快都計到此案回報只為年2.4-3.0%中間。若早點對投資有正確觀念及知識,基本10個月前供左那$80,000可以慳返。難聽講就係「辛苦儲埋比人呃」、若看倌更為富有、損失更大。當然用「呃」一字是錯誤的、因讀者是想清楚之後簽埋名去比錢人、從無中聯辦或內地公安局既干預、只好怪自己知識不足、未能判斷。而家應忍痛停止再供、原因見下:   其實2.4%一年回報係好定壞、唔可以從這數量(magnitude)作判斷。若全世界既投資都係得0.1%,那2.4%一年確實是皇牌。但計及今日美國30年國債孳息率為2.93%(@06/08/2015  ),那2.4%是不要得的。另一察看是我們不要看回報的淨值、而需計入通賬後看一項回報之有效回報(effective        yield)。年金好處在固定每年派一定數額,但壞處亦在只每年定額派錢。計及讀者由65歲開始年收257,974,若假設今日到30年後通賬率為每年3.0%,基於(1+3%)^30 = 2.42,那到時一年25萬只等於今日103,000的購買力。此時讀者應問,由65歲開始每年用10萬蚊,係唔係夠用?  當然讀者或有其他產出資金的方案,而筆者亦只針對此一計劃作推算。   在此提出買樓收租剛好是年金計劃之相反。 年金:    供足30年定額然後在30年後才定額支取月入。即用供款去買一個已知數額的現金流。 買樓:先獲取行使權、雖供足30年定額但在首年已開始收租、租金跟隨通賬升跌。   係銀紙內含值不斷被稀釋之下、30年之後攞既錢、仲有冇得用都係未知之數。錢而家係先攞先用為上策、而閣下可選將錢變做可再producing的asset、或一個令你心情愉快的日本/歐洲trip。當然,先付出後得到、有左producing  的asset,自己再慢慢去下旅行都得。當然有本事既、未到35已儲夠asset可以去旅行。最後還雖看自己。不過見本blog不少專業人仕、無上述之考慮,苦為老鼠一生在籠內跑。   在此列出幾個地區在30年前至近期的樓價升幅與年均通賬升幅。樓價升幅(714%)比通賬(435%)更高。租金有對沖通賬之作用,而保險沒有。                

Read More

使用諗Sir獨家按揭進階計算機,Powerteam成交實例請到:https://buyhouse.com.hk

wtsapp ico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