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年金

香港住宅樓巿的牛市未死

2013-06-05 by網上論文 昨日是星期天,但礙於答应了朋友交稿,所以被迫发揮好求奇作風,寫了下述一篇文章: 自從特區政府對香港樓市施行了三招非常重手的調控措施,包括特別印花稅,雙倍印花稅及買家印花稅, 香港住宅樓市在過去三數個月內,雖然成交量大幅減少,但樓價只從高位回調了幾個百分點,這有力地表示香港樓巿的的巿底非常強勁,如果不是住宅牛市未死,是很難解釋為何這麼嚴厲的調控操施,但樓價的調整幅度是如此輕微的. 支持這次香港的大牛市的利好因素眾多,我將遂一分柝,但唯一的利谈因素,我認為只有政府的調控手段一項,自2009年金融海嘯之后,樓巿差不多持續在升,縱使政府出招,每次出招后,雖然都會有短暫反應,通常樓價會輕微回落及交投減少,但很快便會重新納入升軌,但如果這些調控措施不斷升級,終有一次變成駱駝最后一根的籚,這有機會令樓市急速轉向,最近的延長特別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及雙倍印花稅已經是前所未有的嚴厲措施,很多樓巿評論員已預測樓巿至少下調15%至30%.但看來這種預測的落空的機會不少,但如樓巿真的輕微調整后而再繼續大幅上升,很難想像再進一歩的調控將會如何,現屆政府對樓市的落藥方式,已步向亂石紛投的地步,越來越令有經濟常識的人費解. 其實,除了上述因素有機會令樓市突然轉向,令樓市由大牛市變成熊市外,其餘的因素皆為利好因素,現細列如下,下述因素皆不同情度催生了這次自2003年SARS后的樓巿的大牛巿:   1) 自金融海嘯后,美國大幅增加貨幣基礎,由於香港聯繫率制度的關係,香港被迫同時跟隨,由于貨幣供應的大增,追逐供應沒有即時大增的投資品,並由於香港住宅物業,屬於其中一项最受香港投资者喜爱的熱門投资品之一, 貨幣供應大增,對新供應增幅有限的住宅樓巿,對樓價升幅產生正面影响。 2)自金融海嘯之后,美國為了挽救經濟及防止經濟衰退,聯儲局把聯邦基金利率保持在極低水平,亦由於香港聯繫率制度的關係,香港銀行的同業拆息亦需追隨,在過去四年多長期保持在低水平,因此樓宅按揭亦保持在歷史性的低水平,這令至住宅物業的租金回報,扣減利息支出后,產生正現金流收入。這也可部分解釋了,為何政府的調控措施雖然已升級至差不多亟形,但賣家甚少恐慌性出貨,皆因大部分業主持貨成本極低,没有必要太急忙出貨。 3)雖然曾財爺經常以防止抄風爲借口,對樓市不停作出干預,但現實是住宅的抄賣比率,長期處於低水平,在過去幾年,最高的比率也不過在2%的水平,最近這比率已跌至差不多零水平,這保證了住宅樓市保持在健康水平. 4) 由於金管局以維持香港銀行體系的安全性,樓宅按揭比率不停被收緊,對於以投資為目的的物業按揭,已差不多收緊至只能借入樓價的40%,這也支持樓價保持在高位的安全性. 上述利好因素固然不同程度地催生及延續這次牛巿,但個人認為,令這次牛巿這般强勁的最重要原因,是因為新建住宅樓宅嚴重短缺,完全不能滿足過去數年對新建樓宅的強勁需求,我嘗試用幾組簡化的數據去解釋這次供求失衡的嚴重性,從1998至2003年這六年,香港經濟經歷我有生之年最慘痛的時期,在這六年中,除了在2000年因科網泡沫令經濟有短暂改善外,大部分時間香港經濟都受衰退及通缩的影响,公司倒閉及裁員不绝, 樓價從高位下跌了约七成,有超過十萬名業主在2003年成爲負資產一族,但在這麽差勁的環境下,香港每年平均售出的新建住宅樓宅居然接近25,000户,而當時很少國內同胞跑到香港買樓,但在今年及過去數年,在上述利好利息充斥下,加上有接近30%的新建樓宅被國內同胞所購入,平均每年由私人發展商推出市場出售的單位,沒有一年是超過14,000戶的,單單利用上述兩個數字,已經可以很粗略地解释了這幾年樓巿為何供求嚴重失衡。順帶一提,產生這次供求失衡的主因,是特區政府的矯枉過正政策所產生的惡果,在2002年,特區政府為了防止樓巿進一步下跌,在該年以孫九招為名,宣布停即時停建居屋及取消土地拍賣政策, 並停止勾地一年,這政府種下了惡果,令新建住宅供應,自2003年開始大幅回落之餘,樓價亦從低位升了平均三倍。 往前向,除非政府再利用進一步用金融或税务手段干預樓巿,或在經濟及政治上出现了難以預料的黑天鵝事件,樓價前景仍可被看好,除了上述支持樓價的利好因素仍然存在外,最重要支持樓價往上走的新建樓宅數目,在未来數年,雖然以梁振英爲首的特區領導班子已盡全力找地,但由於上两任政府的錯誤房屋政策種下的禍根,加上從努力找地至變成可供出售的房屋需時。  

金Sir (KL) 多維度投資課程

========== 講者簡介: 陳建良(KL) ,人稱金Sir,現職為勝利瑞柏基金管理合伙人暨首席投資官 (Victory Spectacular Fund)。於創立勝利瑞柏前,曾於資管不同範疇,包括投資、風控、營運甚至賣方,也擔任過重要職務。他曾於多家投行與券商擔任重要職位,為務實全面的基金經理。於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旗下基金獲+20%年度業績回報,增長淨值率創下當年同業最高,自此廣為基金界所認識。於2021年上半年,其下管理基金按彭博排名為Top 1%表現基金經理。 KL 擁有特許金融分析師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 金融風險分析師(Financial Risk Manager FRM) 及另類投資分析師 (Alternative Investment Analyst CAIA) 資格。 金Sir曾在世界500強企業擔任中高層管理人員,是學術與實戰雙軌並行的主義者。深信投資需要結合宏觀面、基本因素,催化劑及技術分析,缺一不可。 KL 對投資充滿熱誠與愛好,是股市漁夫 (StockFisher) 及 Home Concept Group 共同創辦人,並主持「金Sir的金融小說」專頁。  現為財經報刊及節目專訪的熱門人選,其訪問見於《經濟一週》封面專訪人物,Now財經台《名家給力場》擔任常設客席嘉賓。擅長結合宏觀、基本與技術因素捕捉大市及行業方向的KL,著有暢銷書《財經拆局》及《微觀看勢》。   Now 財經台訪問 港交所上市儀式 『經濟一週』封面人物。 暢銷書「微觀看勢」 金Sir 上次於 Homeblogger 投資課程現場熱鬧情況

地獄式慳錢法

坦白講,我自己都很久沒有用「地獄式慳錢法」,對上一次用的時候,應該是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當時股市大跌,人心惶惶,但我當時慳錢的原因並非因我身家縮水或擔心將來,而是股市大跌在不斷掃平貨。我記得當時曾有一個月,我的消費是$700(不計家用),當然我每天仍是要返工、食飯、生活的。     首先我簡介一下我平日的消費習慣(即無論地獄式與否都會做的): ->不用信用卡消費 ->每天記低消費數目 ->儲蓄消費而非負債消費 ->分清「想要」與「需要」,凡屬「想要」類的都不會立刻購買       其實以上消費模式並不困難,只要習慣了就會十分輕鬆。 而在某些情況(其實不多,真的很有需要才用),我便會加大力度,使用「地獄式慳錢法」: 首先講食飯,在這段日子我必然是帶飯返工,朋友間的食飯次數亦會減少,盡可能將這方面的消費減至零。(其實帶飯返工很健康,不應用「地獄」來形容,嘿) 交通,當然是選擇最平的交通工具,若果行路返家的時間少於半小時,其實行路是既健康又慳錢的方法。不過我由公司步行返家是必須行山的,但我都做了一次實驗,行一次去計時,結果由公司行山返家用了1.5小時。後來我又計時,試試由公司跑返屋企要多少時間,結果都要45分鐘(其實閒時我都有跑步的習慣),不過相比起幾蚊的車資,的確不化算,所以我亦只做了一次。 至於買衫及日用品方面,在這段時間基本上都絕無僅有,之前提及過要分清「想要」與「需要」。在這段時期,所有「想要」類的消費都減至近乎零。       另外是娛樂方面,並非沒有娛樂的,只是選擇低消費或零消費的娛樂,例如做運動、傾計等。所以這段時期我經常同朋友去行山、跑步,全是零消費的娛樂。 以上種種方法都是針對自己的,但往往最大的困難是身邊人,如家人、朋友、男/女朋友。因為別人不明白你的計劃與情況,所以往往無法配合你的模式,令你的計劃失敗。因此,你要做的是將你的慳錢計劃、目的、情況等同他們講,讓他們明白,最好是給予一個好像好有必要的理由(若你跟人說慳錢的目的是買玩具,這是沒有人會支持你的)。 最後,如何有效地執行「地獄式慳錢法」呢? 首先是定立慳錢目標,配合每天記帳來跟進。另外是不帶信用卡、不帶提款卡,帶八達通(但不要太多餘額),以及帶很少的現金出街。 「地獄式慳錢法」最困難的是開頭,當習慣之後就會順利。可能你會覺得慳錢令你失去生活及快樂,但在最後我只想說,低消費其實絕不等於低快樂的。

資產大轉移的序幕

股債齊跌的背後 很多時,資金在股債之間流轉。經濟環境好轉,投資者預期企業會賺更多錢,帶來更高回報時,會願意承受更高的風險,購入股票。錢從何來呢?很多時,都是沽出手上持有風險較低的債券。   相反當經濟不景時,伴隨的是貨幣流轉減慢,形成通縮,以及下調利率,債價有上升的空間,因此當預料出現時,投資者會選擇棄股買債。因此股債的走勢時常背道而馳。   最近美股美債就出現一個異常的現象,就是股價及債價齊跌,即資金寧願以其他形式持有,亦不願投資這兩大工具,可能直接持有現金,當然亦可以買入其他資產,例如物業及商品。   自己偏向認為,美國股債走勢一致的情況,仍然維持一段時間,因為投資者真正重視的因素是,未來的貨幣供應量。如果減少買債的數量比預期多,投資者會減更多股債,增持現金,因為從聯儲局出來的錢少了,「現金」的價值得以維持,甚至令美元出現強勢,反之亦然。   資產大龍鳳的第一幕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明年一月就會退休,任期只剩下三個多月。這位以研究大蕭條學者,在上任初期時加息刺破次按泡沫,但於2008年金融系統癱瘓時,推出非常進取的貨幣寬鬆政策,名為「量化寬鬆」。   當時指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但去到2010年時,大街的市民發現,最後救到的只有高高在上的銀行家,經濟並沒有好轉,失業率高企。在群眾壓力下,退市策略曾成為,華爾街一時之間的熱話,但經濟仍然是二仔底,弱不禁風,一退即死,奧巴馬亦唔洗打算參加2012年大選。   一輪公關宣傳後,退市策略變成QE2,打算聯儲局瘋狂買入債券,然後有OT、QE3及QE4,令市場充滿廉價資金,隨了支撐國債及按揭抵押貸款證券外,不少越洋東來炒股炒樓,又名「西水東來」。   随着伯南克退休,美國樓市及經濟好轉,市場估計QE也會退休,只是速度的問題。原先市場以為現任副主席葉倫頂上,貨幣政策會有連貫性,QE只會慢慢退出。然而前首席經濟顧問森瑪斯突然殺出,令市場認為貨幣收縮進度,隨時加快。 愈來愈接近下任人選公布的日期,看不清方向的投資者,當然是作出減持債券, 這大方向下跌的資產。同時間,這幾年流入亞洲的資金亦班師回朝,令多個早前炒得興起的國家,全都跌了下來,港股亦跟隨回調,但幅度較小,今天更似於21500點找到支持位。   值得留意的是,市場一直預期9月會有減少買債的措施公布,而且聯儲局主席名單,亦會於兩個月內開估,這些都是將出現的重頭戲,相比之下美國10年期國債升上2.9厘,只是一場資產大轉移的序幕。 http://www.snb.hk/blog/front/blogdetail.aspx?postid=75685&blogid=18183

小注白銀(上)

白銀價格由近年高位$48反覆下跌了2年,到近期的$20邊。   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政府多次推出量化寬鬆,令貨幣貶值,而與貨幣相對的資產,如物業、商品、黃金、白銀都大幅升值,而由於金銀的貨幣角色,當量化寬鬆次數愈多,貨幣愈貶值,金銀愈升值,但當「量化寬鬆」的環境、氣氛、影響、深遠,被各方、傳媒、「專家」過份喧染,每個人都認為這訊息很強烈,而同時思想上形成非要找資產保值不可的時候(往往這時資產價格已大幅上升),供求失衡,而資產泡沫漸漸形成,最終下跌亦是正常事。   雖然近期金銀回落不少,而白銀近2年的跌幅更超過一半,但不要因下跌了多少而成為投資的主要理由,而我亦不知道下跌了 過半是否已經見底。   不過較能確定的是現時供求已變得正常化,之前因「量化寬鬆」字眼,而引至的貴金屬價格的過度追逐,當新供應需時但需求激增的情況下,價格自然急升。但隨量化寬鬆字眼開始麻木,已不夠震憾力,同時市場開始適應,及後更開始討論未來退市的可能,而貴金屬的供求亦已回復較正常的水平。   那為甚麼選白銀而非黃金呢?   其實白銀在歷史上是不少國家的貨幣,而與黃金一樣,同樣有抗通脹和避險的功能,但相比黃金,白銀的工業用途則更廣。全球有7成以上的白銀需求來自工業。由於白銀是製造電子零件、電池、反光鏡、半導體、太陽能板等必要材料,故被廣泛於用電子、化學、醫療等行業。即是白銀每年會因工業用途而不斷消耗,而隋 著將來科技的進步,而白銀的應用將會更多,從長遠說,全球的白銀存量會減少,而黃金則會上升。   而巴菲特亦曾經大量購買白銀,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當全世界都在熱炒互聯網概念時,巴菲特卻開始持續買入大量的白銀。據資料記載,最多時其持倉佔到全球市場總持倉量的1/4,但後來已沽清。   由於白銀並不會有現金流產生,即是無息收,所以比起會持續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始終是較遜色的,所以我自己亦只會小量持貨。另外,由於沒有現金流,所以在評估其價值時,無法像股票、物業等以現金流、租金等作分析,只能以其本質及供求關係來評估。由於白銀市場並非很大,因此當供求失衡時,升幅或跌幅都會很大。   所以,除非你對白銀市場有較深的認識,否 則小注投資已很足夠。   (未完…) (以上只分享本人之個人意見,所有資料及意見只供參考)       **************************************************************************** 本人為《80後百萬富翁》作者       My fb: www.facebook.com/80shing       本人亦為「致富教室」導師        http://www.moneytalk.hk/  

盛女退休部署#422

諗 Sir,   您好,拜讀你的文章一段時間,好感謝你的分享和賜教。小女子已購入你的新書和參加八月之課程,希望自己貧乏的理財知識有改進。本人是一名中年剩女(41歲),能有伴侶机會愈來愈渺茫。望早日作財務打算,不用晚境無依。   本人為專業人士,有一份穩定工作,月入$65,000,有10年住屋津貼 (現在$19,000,如升職有$30,000,尚未用,條件必須自住),此外本人居住在西環一單幢式物業,位實用面積311呎。2010年買入$2.13 m,九成按揭,利率0.9%,月供$7,500 ,現尚有欠款 $1.8m,除此外沒負債。本人手持現金股票共$700K。   本人想買第三層樓作退休保障。請教如何部儲呢?請請購教。 中年剩女敬上 答案 讀者情況在港越見普遍,單身女仕們推動了細單位又或套房之需求,更有樓房投資需要。歸根究底買樓收租實在為人提供串流式每月收入,安全感比放成千萬係戶口仲好。另一種投資方法是女仕明顯比男士們更有意欲參與的,就是銀行力推之年金計劃。當然銀行在全線分行力谷下,難免有人買到與自己不合適的投資方案,產品本身沒問題,要留意為你提供免費理想建議的同事,是否真的為客人而非僱主盡心了。 今次讀者又有兩件神器是他人沒的,分別是有人幫手供樓每月兩萬,及退休後長俸月月在手。當然錢冇咩人嫌多,亦趁此案例作解說,為一眾盛女出謀獻策。 上段已提及買樓收租能提供每月收入及與通賬上升之租金,那應否在現時即入住宅數間? 早買早著呢? 未計清目標而將手上所有的籌碼一次過推出,只是賭博予你的刺激享受,而不是理性之投資決定。現時人工$65000而定下退休享有現時人工一半最為妥。其他人可用七成作目標,而本讀者很可能有長俸加上人工一半亦過三萬,所以用月入$32500作目標。   在租金回報為3.8%之下,所需供滿物業價值為32500×12÷3.8%=10.2mil。現時讀者只擁有樓房2.18mil,尚需努力。請補錢令現樓房欠款少於樓價一半,再將現自住物業租出。至於呢件事幾時做呢?由於有人幫手供樓19000為期十年,再加上自己如月儲$40000,那儲十五年加上那為期十年之供樓福利,加埋都9,480,000。已接近讀者要搵成千萬黎買樓收租之目標,何況他日仲搵到租客拓展槓桿儲蓄呢。所以讀者現時應做是保持高儲蓄水平,留意買樓收租各樣需知事項,學懂買入舊些少既樓再出租,維持終生在高收入水平有望。如可把握時機買進更達財務自由,做自己喜歡作的事。

[諗SIR]理財單車論 – 談債券計價及雷曼一役 (2013/06/25)

 >>>去上回:跌市撈金如在斜路開車 繼承本樣同大家談及的理財單車論,諗樣好想簡單易明咁同你講解何為債券。而港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呃左阿婆錢」的雷曼債券。   「雷曼債券」是已倒閉公司雷曼兄第發行的,不過有發行同種類「債券」的不只雷曼,其他公司都有發行,大家只不過統稱該類型累你輸錢的債券為「雷曼」、「迷債」等等。「雷曼債券」其實唔係債券,係一個衍生物,即幾個期權再加信債掉期種種,複雜到你唔信,不過設計出呢樣野既人就發左達! 其運作就是你比一萬蚊,佢會將一萬蚊的大部份去買美國國債,而最重要是同你參加左個「賭博」計劃,買左關於一籃子5-7間公司的一份契約,如果該籃子公司係幾年內倒閉,你要將原本買左美國國債既錢賠比「賭博對手」,唔倒閉就每季收息,4-8%年息不等。由2004-2008年都相安無事,不過係2008年真係有籃子入面既一間公司執左,就係雷曼啦!   雷曼倒閉有兩類投資物受損,一當然是雷曼自己發行的「債券」,即衍生物。另一是籃子中包含雷曼的衍生物,內裡講明只要七間公司入面其中一間執左,買者都會total lost。不少銀行客仔都投訴話銀行職員冇同佢講過「只要其中一間執左,都要全蝕」,諗樣都相信肯定當中有幾個個案冇,但文件都簽哂,唔通真係同銀行打官司咩? 況且銀行大條道理話客仔由2005年買起收6%年息都收左幾年,做咩2009年出事後先嘈呢? 客仔同銀行因此疆持了大半年時間,真至2010年海嘯漸退,之前買入的美國國債回升不少,銀行計過數知自己賠唔係好多之後,倒不如洗些少錢,打發門口日日嘈既婆婆。   此役令你知道,一是有錢人不能得罪! 二是有時間兼好很等閒既阿婆都唔好亂得罪! 普通市民當初不細想就買入,因大部份人都相信該投資物上冠有「債券」名稱,理當風險不大。而批出該物可用「債券」一名的,實是證監會。可以由證監燒上去一定燒到財爺度,那不如先出手「斬殺」市民及銀行,一場雷曼風波到此幾近平息。   另外有人買左雷曼出既股票掛勾同窩輪,此等人要輸錢實在難免。就好似你存錢係該銀行而及後倒閉,你唔係諗住攞返呀!? 當然現今香港有存款保障計劃,是每人頭每銀行保障你五十萬,比其他地區已強多了!   用左一段篇幅講雷曼,係時候「返正途」談談債券。債券報價係股票機比較難搵到,你可以去金管網頁搵到債券報價網站。 https://www.cmu.org.hk   下圖可見由中國銀行提供報價,發行人為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債券。風險在於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會否違約或倒閉,本文只作教學用途,詳情及銷售文件可向報價者索取。   收費 要留意是呢隻係人仔債,即用人民幣結算。亦有花名叫點心債,因為是人幣計價的海外發行債券。債券買賣一般不收傭金(commission),但有買賣差價。出比你就101.22, 收回就98.92,你見到個出入價爭成2.x%(101.22/98.92),其實出入價唔係平。   回報: 投資一定要講回報,此債券票息為3.2%,但發售孳息率為2.35%,那究竟我買左一手(即RMB10000)要用幾錢同收幾多息呢? 答案係你要先比$10122(因賣出是101.22)去買入價值$10000的債券一張,而該債券每半年比$160利息你,全年收$320息即3.2%。由於你開頭比突左$122去買入該張債券,如果你持有到到期日2015/01/19仲可以收三次息,你實在的回報為$((160+160+160-122)/10000)*100%*(距到期日數/365)=2.35%   補息予上手: 在此例子你在7月25日買入債券後,你可以在2014/01/19收足全期息,即2013/07/19至2014/01/19的累有利息$160,而上手賣比你既人就一蚊就攞唔返。為公平起見你要將2013/07/19-2013/07/25的六日息補返比賣家,所以你買入時交出的款項比$10122略高,為$10122+$320*(6/365)=$10127.26   今日到此為止,上文係筆者在銀行工作多年,對債券有興趣的客戶常解答的問題。本樣最能幫你的,是知道一大堆港人內地人想問的投資問題。至於經濟學家鑽研的課題,一來我未必識,二來你冇興趣聽。所以文章都是實用性高的好!  

沒有「居住煩惱」之煩惱(答)

>>按此看問題 相信讀者是公務員,沒有居住之煩惱。本身優勢是煩少一樣,無論在職或退休,都有公營房屋照料。惟人到45歲,可能預視到另一需求,就是退仔儲備只達二百萬,看倌認為此金額是足夠抑或仲差一段距離呢?   筆者所見,退休後維持原本七成收入可令你生活質素大致不變。方法有幾個,首先是參加銀行年金計劃,參加者可一筆過或供五到十年,classic版是每月發放定額現金,維持一段時間(10/20年),你可意識到單靠這種計劃是不行的! 因就當金額是每月一萬,20年之後一萬元可以只夠綜援式生活,此形容詞不是想得罪他人,如有更貼切字眼請告知。比classic較advance的,是派出金額隨年升5%,銀行亦唔會計錯數,當10000元起步,所索金額一定唔只兩三百萬。     筆者較推薦的,是用物業收租頂替沒有糧出的煩惱。由1978-2011年,香港總通賬為435%,高於日本的79.4%(1975-2010),新加坡的77.2%(1981-2012)。其中香港與其他地區差異有大部份是在1998年後造成的,其間有種金屬節節上升,引領香港物價飛漲。而三地樓價升幅依次為714%、79.4%、348%,用樓價減去通賬後的實質升幅,為每年6.56%。可以咁講係,就算係手執間樓住足幾十年,而樓房竟沒有自身折舊因素而跟隨香港整體樓價同步「升空」,你原本放係樓既錢都只比猛於虎的通賬每年跑快6.56%,如果你呢十幾年自身理財成績不比樓價升幅高,試問你除左提早離世外,仲有咩方法去打贏隻「老虎」呢?先講打唔贏既後果唔會即死,而係有可能比仔女離棄、有病無錢醫,落雨執紙皮等慢慢折磨死。     當然有人提出買隻匯豐放係度幾十年,一樣可以跑贏大市。在數據而言這是正確。1978年恆生指數是500點,升到現時22000點,足足4400%。稍有睇開財經雜誌、惡補平庸財經知識既人仕都知買匯豐再長放係冇咩可以。但筆者提出之理據是屬自身經歷、行內觀察,冇咩科學證據,偏向投資心理學。就是係28蚊用金額4000萬買5號仔既朋友,通常身家至少都有4億。賺大錢既原因不外乎就係佢有錢,仲有1%就屬射幸事件,好彩到唔好彩。另外有個case係客人被逼賺大錢既,就係佢2006年入左間鋪租比人做茶樓,之後佢生cancer病足幾年,咁佢咪有「定力」,hold足5年食盡個升浪囉。回頭望番自己買股票,有幾何係升夠400%都唔放,而等足4400%呢?   講返讀者,可設下目標為退休收入$75000*70%=$52500。約手持一千三百萬供滿物業便可達成理想。退休因有公屋入住可再減些少。但此數對45歲仍未有物業係手人仕,要達成目標實很有難度。現在最好利用公務員本身易借錢之優勢,再希望佢老闆係黎緊呢幾年比個樓市低位佢,若非真係好難「反底」。如果一心諗住退休住公屋,靠退休時累夠四五百萬而「食過世」,筆者相信到時你每日過得不比街邊拾荒者好很多,都係有錢唔敢洗,有病排街症,希望仔女唔好再問你要錢而矣。此事不是危言聳聽,上文已提其一因素「超級通賬」,有時間可參閱一下未來香港人口結構變化,自行思考。     等市低再將資金投放樓市未遲。現在再錯一次,奈何人生苦短、賺錢時間更短,很難再有改正機會。希望市低時監管放寬,不用付五成首期亦可買入物業收租,公務員另一個考慮,是在官方及半官方機構所述事項的真確性及誠信責任。先計劃和太太每人單名買間細size的單位收租吧,一來可分散買入時間,二來在買第二套房時不用繳付雙倍從價印花稅。在此時間,減除月供基金份額,股票投資著量增加,在價格有風險之投資中,以你年紀及情況,基金和股票比例應是掉轉的。當然要睇過你持有什麼基金及股票,才可予合適意見。   最後一著可行的,莫非是移民越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筆者正為五月舉辦交流會作準備。相信最實務是由買樓開始講起了。 當然會吸取此課堂之經驗,將來會試辦其他大家感與趣的課程。 由於是首辦所以課程長度只為兩講,收費亦因此調整了。但筆者保證內容是不會少掉的! 課題: 買樓心得交流課程 2013年5月7日及14日(星期二) 晚上7.30-9.00 尖沙咀金巴利道35號金巴利中心11樓 費用: 港幣$120 *有讀者問,特此說明是只用$120,就上哂兩堂了。全課程共兩堂 有意請電郵 [email protected] 詳情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7194

OPM-Other People’s Money

應諗兄邀請, 借此地塗鴉向各位獻醜啦。 作為唔係含住金鎖匙出世既基層, 要能夠向上流, 單靠一份薪水幾乎冇可能做得到。點解有錢人唔使做都可以財源滾滾, 因為佢哋唔係為錢而工作, 而係錢為佢哋工作, 自然肥到袜都著唔到。只要賺到第一桶金,就可以用錢搵更多既錢, 好似時下年青人買樓唔夠首期, 如果父母長輩可以幫到手既(指”借”唔係”俾”), 就可以成功使用別人的錢上車, 以樓價長期來講只有升既事實, 正如前面文章一直強調既, 借入長期貶值既貨幣(每三十年貶值90%, 記得响七九年啱啱落來香港時, 的士加價, 起錶係$2.00,報紙一份$0.50都好似昨日既事 ), 買入長期升值既資產, 可算係非常稳健的投資。 叧一個買樓的例子, 來自叧一高人既blog, 佢當年以七十萬full pay買一層樓, 然後再搵銀行按揭, 估價值100萬, 再以七成上會, 攞返七十萬現金(即係唔使俾錢買樓), 再租層樓出去等個住客幫佢供(以前可以, 依家依足銀行規定只可做五成按揭, 偷雞唔計)。有人會懷疑點會咁筍, 世事真係發生, 只要你識得去搵同去諗, 正如嗰位高人既口頭禪就係:”why not?”凡事只要你肯諗同去試, 就一定會成功。 本人最近將快供滿的自住樓轉按(供款利率2.15厘), 套回現金, 將大部份現金轉做人仔, 存定期(3厘以上), 賺取約一厘的息差, 以及人仔升值潛在回報, 不但不用俾租金, 仲有少少淨現金流, 响仍然持有及住在自住物業的情況下(賣出自住樓, 攞筆錢去租樓, 等樓價跌, 係沽空樓市, 係愚蠢的行為), 將樓價下跌風險轉嫁俾銀行(香港唔同美國,唔會在當樓下跌, 變負資產時, 向按揭借貸人call loan). 上一篇文提到年金的做法亦是使用OPM的例子, 在此不贅。前一排,

Read More

金SIR(陳建良KL)課程

    港股A股化讀穿新聞國策深化課程/ST1M (Batch 2)  講者: 金sir (陳建良) 第一堂: (星期一) 時間:19.00-22.00 第二堂: (星期一) 時間:19.00-22.00 地點: 尖沙咀金巴利道金巴利中心502室 課程收費 $2500   前基金經理。所主理基金連續三年回報名列前茅。2014年講座內提及滬港通之預言,已逐一實現。 縱使港股幾歷近日波動,但北水南來港股已是眾所週知。港股市場受內資與外資的相互影響,有著根本性改變。投資者如何鑑古知今,踏準節奏? 課程將會分享以下題目: 別當媒體的奴隸 1. 新聞媒體業背後的真相 2. 閱讀新聞時的壞習慣 3. 互聯網對財經新聞的影響 4. 突發新聞處理方法分享 5. 九成半基金經理都答錯的問題 國策解讀與拆局 1. 「股票是人的遊戲」- 誰人在玩? 2. 選美理論之精妙所在 3. 故事篩選與曲線思維 4. 內地機關與國策來源分類 5. 個案分析 如報名可直接點擊 此連結 並填妥有關報名表格,客戶服務主任一般會於一個工作天內回覆。 或whatsapp 63832145(不設致電) 或 email to: [email protected]       股票301 學懂睇市,大價股爭取收息及增值,穩健回報課程/ST1H  (Batch

Read More

使用諗Sir獨家按揭進階計算機,Powerteam成交實例請到:https://buyhouse.com.hk

wtsapp ico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