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基金經理

賭徒和先知對「科技股」的共識

問題: 如果朋友問哪個「科技板塊」有投資價值,你會想起: 1. 遊戲類 – 金山/Zynga? 2. 社交類 – 未有盈利卻有無限想像的Twitter/微博 3. 網上市場 – 如阿里巴巴 4. 最新最「Sexy」未可歸類的 start-up – 如未上市已值100億美元的Call車App “Uber”? 如果朋友說他想投資在「半導體」生產商, 你會否覺得他是傻的? – 熟悉價值投資的朋友,對Seth Klarman這名字絕不會陌生。他建立的Baupost Group 可謂是巴菲特的Berkshire Hathaway以外其中一個最成功的價值投資基金。巴菲特的外號是「奧馬哈的先知」(”Oracle of Omaha”),你知道投資界另一個有「先知」稱號的人是誰嗎? 正是Seth,人稱 ”Oracleof Boston” 「波士頓的先知」。Baupost Group不使用槓桿借貸去投資,由1992年成立20年,年均回報19%。Seth 其人非常低調,絕少受訪。客戶也以家族基金和大學的endowment fund為主。   領導綠光資本(Greenlight Capital) 的David Einhorn,雖然也奉行價值投資,身家也同樣豐厚,性格行為卻南轅北轍。 其「戰績」有: 2007年高調沽空雷曼股票; 2011年公開要求當時微軟CEO 下台; 2013年控告蘋果以施壓改變其派息。David Einhorn本人似乎很喜歡水銀燈下的生活,曾多次參加電視直播的世界撲克錦標賽(World Series of Poker)。 兩個重量級基金經理,手法性格截然不同,筆者卻發覺現時他們對「科技股」有很相近的理解: – 1. 他們現時沒有投資上述那些「科技股」

Read More

何謂「仔大過母親」投資法?

在香港股票市場,控股上市公司(母)持有同是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子)的情況甚為普遍。 – 「仔大過母親」投資法,其實是類似投資分析常用的拆件方法,把各子公司估值簡單加起來成為控股公司的估值。舉例,控股公司持有甲、乙、丙三家公司股權,分析員用市價估計這三家公司的價值,然後加起來,得出的結果,是總值高於控股公司市值,便斷言控股公司抵買。那些「控股公司折讓」甚大的公司,可能甲、乙兩項股權就已超越控股公司市值,分析員於是提出買入控股公司,就會「免費」得到丙公司股權,就像在超級市場購物 ─「買二送一」。其實這種股票「推銷」手法,謬誤甚多。   子公司估值過高,母親可能吃不消 使用子公司拆件估值的先決條件,就是子公司本身估值要合理。舉一個實例:在2005年年初,濠賭股熱炒時,某外資大行發表分析報告,建議買入嘉華國際,主要原因是嘉華國際所持有的銀河娛樂(前稱嘉華建材)(子公司)股份市值,已超越嘉華國際市值,即是等於「免費」得到嘉華國際的其他中港物業資產;表面看似是甚有道理。但大家不要忘記當時銀河娛樂盈利不足一億港元,但市值已高達一百億港元,即是市盈率達一百倍,銀河娛樂當時估值很有可能已是過高。用一個不合理的估值去推斷控股公司價值,準確性自然成疑。   母子不和,投資者頭痛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母親有沒有權去「教導」兒子,參與管理他的一舉一動。如果控股公司跟子公司關係密切,例如是同一管理層或家族,子公司胡亂發展不理會控股公司的機會相對較低,李嘉誠持有的長實及和黃便是良好「母子關係」的好例子。至於「過度管理」同樣有問題,如果控股公司管理層提取過高酬金,或者不肯將子公司的利潤與股東分享,控股公司的折讓就會提高,母未必可憑子貴。   兄弟有協同效應,令母親穩紮 如果子公司之間有協同效應,身為母親的控股公司的投資價值就會提升。例如惠記作為控股公司,是路勁和利基的大股東,子公司之間的業務有強勁的協同效應:路勁的公路業務能夠提供強勁現金流去支持自身的房地產發展,2006年年中甚至有能力作白武士,以大折讓收購天津最有名的順馳的巨額土地儲備;利基的建築業務又經常參與路勁的國內房地產項目,使整個價值鏈更為完善。惠記作為控股公司,它的價值便可能有1+1大於2之效果。   「剔除現金估值法」假設現金運用得宜 另一種類似「仔大過母親」投資法是「剔除現金估值法」。這種估值法源於金牌基金經理彼得林治(Peter Lynch)。簡單說,一家上市公司其股價是十元,持淨現金(總現金等值減總負債等值)為四元,分析員會剔除這些現金,算出公司業務只值六元,然後使用其他方法得出業務便宜的結論,繼而推論公司股份超值。   「剔除現金估值法」的最大假設,是上市公司會善用籌集得來的現金去擴張業務為股東增值,或者全數派息。投資者請緊記,上市公司持有的現金,運用權在管理層而非小股東手上。除了以投資證券為主的控股公司外,長期坐擁大量現金的公司,理應派息回饋股東,但現實往往相反。不少上市公司寧願將剩餘現金胡亂投資,或開拓一些回報低,或當時市場熱炒的項目,結果每每鍛羽而歸。   總括來說,母與子之估值其實是基於不同因素而互相影響。投資者必須先假設是分析兩家獨立的公司,再詳細研究相互之關係及業務上的來龍去脈,切勿將之簡化為同一公司,直接比較估值。 —————————— 陳建良先生 – 所打理的基金在2007-2009年總回報名列亞洲區前列位置。倣視同儕。現為私人投資者。 每逄星期五在NOW財經台<名家給力場>作客評述 陳建良於在<經濟一周>作封面人物(左下)

選股有何準則?

讓我們看看巴菲特曾提到的選股心得罷!他認為不要妄想要從一堆不成氣候的公司中挑出幸運兒,作為公認的股神,他自認也沒有這種能力,那我們要反問自己為何能勝過股神,始終選股並不一定要向難度挑戰。因為他非常重視公司業務的持久性,所以也會撇除那些一味追求「快」和「變」的公司,認為一間公司需建立一道牢不可破的城牆,若此道牆經常需要被重建,最後根本不是一道城牆。投資者不應介意選擇業務平凡的公司,最重要是專注並做到最好,並致力控制成本,循序漸進開拓新市場及新產品以鞏固競爭優勢。另外,一間好企業應是不需借錢,並能產生大量現金。基本上,他選股的三個準則是   –              公司擁有長期競爭優勢 –              由才德兼備的管理層所經營 –              可以用合理價錢買到   彼得林治又怎說?首先,他也不是胡亂投機的基金經理,但對選股的寬容度則比巴菲特闊,可包括   –              中小型業績成長公司 –              盈利派息持續增加公司 –              業務出現轉機公司 –              低迷的景氣循環公司 –              市場忽略或低估其實質資產的公司   所以他的基金往往有成百上千的股票,雖然不少人或有所誤會其卓越成績源於大量投資在中小型股,但實際上其基金表現能長期優異,仍繫於組合佔比較多的高市值企業。巴菲特則有另一套見解。他認為在一個人的投資生涯中,作出超過一百個小投資決策是一件苦差,並認為只要投資者能加强對上市公司的認知,集中持股亦可以大幅降低風險。   在上列五類股票中,對公私兩忙但仍有興趣作研究投資的你,我認為首兩類公司較為適合,後兩類投資涉及你對相關行業和資產的深入了解。 ————————————– 紅猴股評: 熱爆財經博客。喜愛發掘價值被低估的股票。有志在此者可同行。 紅猴(簡志健先生)最近一期在經濟一週受訪資料 [

觀察上市公司後要分析的幾件事

彼德林治(Peter Lynch)是近代最著名的基金經理,他於1977年接管富達麥哲倫基金(Fidelity Magellan Fund),14年內總回報超過620%,每年複式回報達15%。有一天他太太告訴他,L’eggs的絲襪很好穿,他便深入研究其生產商Hanes,反覆查問太太的使用體驗,最後旗下基金買入Hanes的股票,賺取了可觀利潤。   有些人只口號式的說自己要學習彼德林治或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可是卻不願意多花時間了解其背後理念,半桶水下招致損失,早年意馬國際(585)耗用了公司大部分資金後推出「阿童木」動畫電影,有人睇完試片認為很好看,就此判斷電影定必大賣公司股價會倍升,便押注買入。結果為此片票房不達標令公司營運出問題,股價跌了一大截,需「白武士」收購作重組救亡才渡過難關。   由此兩例可見投資者雖親身去「認識」相關產品,但如未有自己詳加分析「明白」產品,投資成績不會改善。投資者要客觀地想市場所想,而不是想自己所想,即主觀地想當然將自己的想法當成市場想法。當然有些市值細的財技股、上市公司主席意志真能影響公司股價。關於價值投資的分析,投資者可依行幾個步驟:   1. 唔少以為人多就一定生意好、不少公司未賺錢時先燒錢宣傳旺丁、你當時買入股票就肯定蝕本 2.不少工業股、飲食股的毛利率偏低、茶餐廳客似雲來但賺錢速度很慢、成本亦高 3.公司可運用財技將盈利入數延遲。你今天眼見的可能成年後才在財務報表搵到    

股係自己嘅好

港股佛誕休市,假前港股唔係咁靚仔,主要係內地公佈數據反映經濟持續放緩。香港對內地數據反應強烈,內地就相對平靜,A股昨日牛皮,上證指數全日波幅只有百零點,最終微升唔夠1點,幾乎可以用水波不興嚟形容。   家測試緊22000點有無反彈,早排揸咗21500點收回價的牛證股民,家隨時係鱷口徘徊嘞!   陳總歎投資環境攞命 呢排港股氣氛平平,大家觀望情緒高漲,依家基金經理心態係無論中港都係處於經濟調整期,買乜都好容易中招,部份資金寧願落注係美英市場。外匯基金宣佈最新一季業績,港股蝕咗幾十億,總裁陳德霖做定期望管理,話今年係投資困難的一年。 金管局陳總咁講,固然有大機構高層行騎樓底都戴鋼盔的作風,但亦唔係完全無根據。以金管局的組合嚟講,唔可能唔揸啲港股、外匯同債券,但呢幾類資產係美元轉強下都好可能受壓調整,咁搞法等如要綁住兩邊手同人打交,要追番唔輸已經唔易。嚴格嚟講,香港資產係用美元計價,故此無論股票、物業,都可以歸入美元資產類別,呢啲投資工具喺美元轉強、美息向上的大環境下,做到保本已經唔易,遑論升值。 以金管局的網絡同資源,連佢哋嘅總裁都話今年投資難度咁攞命,散戶係咪應該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先!  黃金周旅客數字公佈,錄得自2003年自由行開放以來首次下跌,零售股表現弱,連帶受惠自由行的收租股九倉(004)股價都被波及,周一收報52.65元,挫逾3%。         當九倉股價下跌之餘,持有九倉控股權的會德豐(020)主席吳光正家族,就入市增持旗艦公司會德豐股份。吳主席一向以數口精見稱,有人就問從中係咪可以見到微言大義呢?         地產公司大股東增持股份,今年都見唔少。中環茶友話人嘅心理好得意,有人講笑話飯是隔籬的香,文章卻是自家的好,咁股票又點睇呢?隔籬飯香係因為飯係阿媽煮,食得多就會悶;文章係自己寫,咁就百看不厭,至於股票點睇,分野就在於係咪自己經營。若然盤生意係自己,落足成擔心機,當然特別認識到佢嘅優點,如果有錢自然要買貨,買貨都自然要買佢先。         主婦食家口味有分別         以會德豐為例,佢最主要嘅資產係九倉股權,近年開始大舉進軍房地產,經過一輪播種,中港兩地項目都開始踏入收成期。雖然內地樓市今年開始「立立哋」,但會德豐不少項目已經銷售,未來資金同盈利就會回籠,作為大股東當然覺得抵買,加上海港城呢啲咁靚嘅資產,長遠唔會點衰,秤過度過有閒錢在手,就會諗不如捧番自己場,好過周圍搵投資啦,呢個係從基本因素去分析。         至於基金經理對資產股失去興趣,係覺得美國收水,不利呢類股份,佢哋係從不同資產價格同回報比較去決定點落注,唔係從個別公司的經營角度去睇。         從基金經理以至其他散戶立場嚟睇,盤生意唔係自己,就好似出街食飯,啲餸唔係自己煮,咁就要講啱唔啱自己口味,仲要講有無新鮮感,內裏無乜感情因素,咁感覺又唔一樣。茶友打咗個比喻,大股東係主婦,梗係鍾意食自己的住家菜,基金經理係食家,周圍去揀好嘢食。         要記住係,大股東自己早已揸到成手貨,唔買得幾多,增持的承托力有限,基金經理先係專業買家,所以短線計,大股東增持,同散戶應唔應該跟住入貨,道理一字咁淺啦! 陸羽仁 ————完————- 本文刊載已獲作者授權 為表謝意。十分支持大家到陸SIR專頁瀏覽!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9%99%B8%E7%BE%BD%E4%BB%81/204865603047048

四十歲由零開始 #576案庸才

諗sir你好,我是一個典型的無樓中年人。丈夫與我分別42及40歲,家庭月入約七萬,股票連現金約200萬元,現月租約一萬元。因夫家貧窮,早年為顧及資助夫家生計,令夫婦無法儲錢買樓,錯過了03年的大好入市時機,其後08年儲到剛好足夠的首期,樓市升勢卻令我們無法及時上車,最終到了現在人到中年一樓俱無的處境。 現有問題如下: 1.因見樓市開始下滑,希望買一間自住樓,請問現在是否合適時機?樓價及按揭成數如何取捨是好?哪一區的保值能力會較高,新界哪一區會是較好選擇? 2.因想住所較寬倘,故考慮買村屋或較舊而實用面積較大的舊樓,但又怕問題多多,請問這方面應如何取捨? 3.我們也希望日後能達到有自住樓及有樓收租的方向,請問我們應該如何作準備? 本人對樓市認識不多,敬請賜教  答案   讀者係文章表達到多個買樓考慮、有「市況下滑」、「保值」、「新界區」、「村屋」、「寬敞」、「舊樓又怕問題多」、「收租」。首先大家如到40不惑之年,請先認識到以大家份豆豉咁細既糧,係無可能係香港買到dream house的。打份工、你想點先? 住係九龍塘或者西頁獨立屋相信已是打工仔極限、仲要係Regional Head Grade先有此能耐。而不少筆者見到間house係公司租比佢住而唔係自己既。當然RH有淨既錢自有Private Banker「謀住」。   管理好自己期望後,想講唔係人人都要買樓。而買樓亦不需只考慮香港。英國、澳洲都係非常好既資產儲存中心,香港對外地人而言只係個搵錢地方,不宜久留。讀者命格原可食盡香港自由行一浪、可惜父君家中有事、未能享盡2003年後資產膨脹潮。現時雖有二百萬在手,但行文所見滿是失落感。   做好自己基金經理角色 大家在社會上都是個基金經理,求的唔係「自己隻基金」賺大錢、但最起碼要跑贏同業。就似香港基金一般唔會跑贏benchmark恆指好多、只求回報比恆指高多些少。買樓同股票大籃籌都係呢種「羊群」遊戲,最大鑊都係大家一齊輸。你將成副家產good左做現金、要對自己對慧眼好有信心才行。現在無買樓而比40歲同輩在財富上少了的人,就像班上每個同學都有60分既時候、自己只得30分,那種感覺你應在小學派試卷時遇過。   所以人由學校到社會都在玩一個「同生共死」既遊戲。你唔一定要嬴到開巷、不過千祈唔好輸比同輩。輸左有咩問題? 可用既人脈、資金都會減少、墮入惡性循環。所以投資前,要搞好點解要投資、同埋點解要將自己大部份資產投放在樓市。讀者在早期是隻脫了群的羊,08年一心想等市跌才買進,結果慘受市場懲罰。好在人工亦唔算差,借貸力為70000/10000*2.59*50% = 9.06mil,根本買一間樓絕無問題。希望他們學好一間有投資價值的樓之特徵為何、考慮在現時買入較細價樓(3.0mil-4.0mil)一間,單人上會,首期只用30萬。原因是聯名上會令買第二間樓是未必能批盡九成按揭,為了盡用槓桿而發力追回羊群內、更精心之部署是需要的。   村屋好少可以做到大槓桿、想改善居住環境可以買間流通性高的屋苑樓、出租後再自租村屋一試,睇下村屋合唔合住。另外好肯定讀者未具體搞清楚買賣村屋有咩問題,請了解後再自己寫出有咩問題然後遂一解破。   至於其他收租方向,請多加惡補了解。手上二百萬唔好亂用,擔怕再輸多次真係咩sir都幫唔到手。本文讀者同其他同學比較,睇個問題已見對理財一事存在很大分別。理財是靠自己學習的終身事業、請把握光陰了解、四十歲不應有此落後情況。不過還是句鼓勵說話:「零回報唔係最差既回報、由零開始亦唔算差。」      

總結成敗的因素

投資者最大的敵人是希望不勞而獲,不單是不做功課,不去搜集資料,而是不去建立自己的思考模式,依賴別人為自己做投資決定。世上有很多股神:美國有畢菲特、日本有是川銀藏、德國有科斯托蘭尼、香港就更加多股神。他們的經驗很寶貴,他們可以做我們的老師,但他們不可能成為我們的投資顧問。   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方法,總結他們的經驗,但是我們已經不可能走他們走過的路。等而下之希望找個活生生的人,例如在報章找貼士,或跟著網上的投資建議去做亦不切實際,即使找著了,人家亦不會百份之百正確,盲目相信出事後再去怨人已無意義。   投資者希望能立足股海,第一件事要做是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   第二種常見的謬誤是把投資的成敗歸咎於運氣,賺到錢就認為是因為好運氣,而不走探討甚麼原因,輸了就認為是因為「黑仔」,下次再黎過。投資市場優勝劣敗,要機關算盡才能獲勝,單憑運氣怎可能成為長勝將軍?投資應該靠分析,而不是靠運氣,就算輸了也是因為分析不夠透徹,遺漏了一些重要的資料,總結了經驗下次決策時才有可能進步。事事歸因於運氣,便無法進步。   第三種謬誤是對自己要求太高,當達不到這個要求時就給自己太多壓力。比如有很多人希望自己跑贏大市,事實上大部份基金經理在升市時無法跑贏,偏偏在跌市時大大地跑贏大市──的跌幅。   其實這並不是他們的錯,而是他們在諸多限制及客戶不合理的要求下只能夠做穩妥的決定,彼得林治在《One up on Wall Street》有詳細介紹。我們作為普通投資者,又怎可以要求自己超越大多數基金經理? 有些人要求自己找到「最好」的股票,筆者引述著名的希臘哲學故事:「柏拉圖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 ,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圖覺得很容易,充滿信心地出去。誰知過了半天他仍沒有回去,最後,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卻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棄,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到發現已經走到盡頭時,才發覺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那就是愛情──愛情是一種理想,而且很容易錯過。』」   要求找到「最好」的股票,最後必然是一無所獲。 又有些人買賣股票獲利,過了一段時間找圖一看:「如果當時在這裏買入,持有到這裏賣出,再在這裏再購,該有多好!」大家可能覺得這個人傻,但筆者也試過這樣問自己:「早知當時賣了咪不用蝕錢囉!」「早知當時買多一點便不止賺這麼少!」   讀者們,想一想自己有沒有自問這類傻問題,不要緊,人人都會以為自己有水晶球,事實上是沒有的,事前的估計不可以當作預言,事後檢討也只是馬後炮。投資市場沒有所謂「賺盡」,有的話只是無聊幻想。 投資市場是需要智力勞動,但並不是多勞多得,看多幾十隻,或多幾種投資工具,反而令人分心。有時在網上看到有人雄心壯志,日間炒股票還不夠,還想晚上炒黃金及炒外匯,似乎炒多幾樣賺得更多。筆者反而相信,將資金集中在自己的強項中,才是致勝之道。如果真是日夜均要投資,精神必定透支,更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   筆者最後提醒,投資需要累積,需要耐性,不單是財富的累積,更是經驗的累積,能夠知道分析的方法、市場之險惡、利潤之得來不易。耐性的重要性在於,累積需要時間,股價上升也需要時間。下圖是筆者初入股市時的一份剪報,由1988年至今大約二十年,1973至今大約是三十五年,這些恆生指數成份股在幾十年前的價格,相對於現在差距有多大?而這個差距正是時間與耐性的結晶。   BY 脫苦海 想知多D?不如睇埋 股票入門(2):現金流表 (4) 股票入門(23):投資年期的決定 (4) 股票入門(12):周期股 (4)

驚見金火、如何判定股價見頂時(806)惠理?

另一件事預示股價偏高的,就是不斷有人行使認股期權。認股期權原是公司用作吸引或挽留人才的計劃,亦是向供應商或指定人仕作出獎勵之一種途徑。換言之,大手認股權在握的人一般比外人更為熟悉公司業務,更有人是公司主席的「知心友」,既然佢地都選擇離場,公司股價離見頂不遠了。   除非召開會議再商、一般董事會每年可獲權發不超過發行股本10%的認股期權。而獲發者每年從計劃獲得的股份不可超已發行證券的1%。另外在業績期前一個月是不可授出認股期權、對大股東的限制在2001年<上市規則>後更見收緊,避免有人在敏感資訊公佈前偷步趁高大舉出貨。   我們在披露易的翌日披露報表可見利用計劃換股的情況。見圖惠理集團(0806)在2011年11月將換股權行使了,行使價比當時市價$7.36折讓為67.35%,好幸我們有報表知道此事,當然要考慮一下是否和惠利這些近親「共同進退」,沽貨為上。知道惠理集團有些操盤高手、基金經理、當然不是吃素的。在此報表後股價到2014年應從未走高過七蚊水平,只在$4.5附近徘徊。   由於擁有換股權的人多在公司董事會較外圍位置,如公司主席真要搵「人頭」控股,探用配股形式更為妥善。故大家在日報表搜索到換股事宜、如再在月報表得知權証被頻密兌換、那很可能是大勢已去、連合作伙伴都知股價一波漲勢就完。看月報表會更清楚上市公司的股權情況。     有一件事令筆者記得的,就是朋友著手行使自家公司認股權再將其沽出,原來佢正幫手公司攪個收購油田計劃。當然自己係受規人仕,賣公司股票要諸多稟報,可以有心去做當然會成事、公司亦冇可能只比個權你而叫人成世唔好行使。那公司買油田真係咁有殺傷力嗎? 只好說不少董事會見自己公司內還有些現金、那便做單大deal,將公司內裡的錢快速向另一帳戶撥歸。一些天然資源最難被定價,好比內地一個煤礦、有幾值錢視乎佢藏量、深度、及礦含量,真係唔可以用肉眼或其他成交去辨出的。正因為咁用公司錢去買金礦、油田簡直是一些人的摯愛! 自己想提幾多錢就叫間公證行「幫幫手」定價,公司內最有價值的現金已被移走,留低既係一個礦、或者係森林、又或咩古靈精怪產物。所以要員將手上CB行使後、連入面打工既都知要認股套現,觸發的就是知道公司資金將被轉移! 之後公司的價值可以話再由零開始。消息出後不難預期股價被一波殺跌,那又配合地黎招向下炒,一切又由第一夜重新開始。

2009年原地踏步的個案。取回被偷走的那五年#533案偽專才

Lum Sir, 你好! 我去年中開始追看你的blog, 又買了你的書看, 覺得你的分析很好, 十分同意你所講儲現金流的概念, 因為這才能真正解決到香港人的理財問題. 我之前認識了幾個經紀, 他們多數都是向我sell一些佣金高的products, 美其名為saving plan, 不幸地本人已中了招, 自2006年中開始供了兩個insurance linked fund, 7年後的今天發現其回報實在比放在銀行, 什麼也不做更差, 如能早些知道你在收息101所講的方法便好了, 起碼可以賺得一些現金流, 生活也好過一點. 現在想請教你, 我應如何部署將來理財, 因為已浪費了7年光景去供那個 insurance linked fund上了, 不想再磋跎歲月了.     本人情況: 本人36歲, 已婚, 未有小孩, 月入40K, 任職會計, 本人有以下個人資產: A.      人民幣存款: 670k (其中約380k在大陸工行存定期, 有3%左右年回報, 其餘在本地銀行定期, 約2.5%年回報) B.      港幣:90K (本地銀行活期存款) C.      Insurance linked基金: 1.      Zurich : Vista plan: monetary value: HKD367,821 (maximum

Read More

期權讓你每月產生一份額外收入

現今好多人手頭上有一筆資金去做投資,他們要從多種琳琅滿目的投資產品中選擇,實在有點傷腦筋。 筆者認為投資房地產、股票、外匯、黃金等不同項目都有其特色,而筆者最著重考慮的是流動性(liquidity):期權就能靈活地為你每月帶來正現金流。   相信大家在銀行都有聽過股票掛勾票據,當指定到期日若選擇的股票在指定行使價以上便可收取特定利息,以下便需要以行使價接貨。其實這正是股票期權short put 的玩法(詳細解說容後討論),若要被銀行搾取不合理的差價,加上做法又不靈活,何不我們DlY自己做自己的基金經理呢!   方法其實很容易,只要選好自己心水的股票,評估走勢(例如睇升、睇跌或橫行),因應自己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的行使價及到期日,輕鬆地每月收取1-2%期權金的回報絕對不困難。   至於靈活性,好處是你可以因應形勢而選擇提前平倉,隨時重開,十分多元化。而萬一接貨後,你亦可short call (另一種的期權策略)收取期權金,使你的股票不致於成為蟹貨,仍可為你帶來正現金流。   所以,善用期權能為你帶來每年20%回報絕不是天荒夜譚!   By  JM Option   www.facebook.com/jmoption.jonma

使用諗Sir獨家按揭進階計算機,Powerteam成交實例請到:https://buyhouse.com.hk

wtsapp ico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