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基金經理

【美股隊長】加息未必利好美匯

去年12月,美國落實加息,美匯指數,竟無法再創新高。到3月歐央行加碼量化寬鬆政策(QE),美匯再度不升反跌,戰友「條氣極度唔順」,大罵市場毫不理性。而近日美國利率期貨顯示,美國最快於7月,將會再度加息四分之一厘。 筆者於復活節假期時觀圖,只見收息類資產,如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優先股、債券等,氣勢忽然下滑,似受加息預期升溫所打擊。 – 但與此同時,筆者亦發現,歐元和澳元的長期趨勢,竟然由下行變為上升,隱隱然有「美息升、美匯跌」的現象,霎時百思不得其解。 苦思竟日,方明白自己或犯下《黑天鵝》作者塔雷伯(N.N. Taleb)所謂的「混為一談」(Conflation)的謬誤。 – 孳息曲線變平坦利淡銀行股 何謂「混為一談」謬誤?塔氏在《反脆弱》(Antifragile)一書中,曾舉一例。 話說1991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大戰一觸即發。當時不少對沖基金,預期大戰難免,大注賭油價飛升。但當時塔雷伯戰友胖東尼,說了句禪味十足的「謁」:「打仗還打仗,石油還石油,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結果,一如眾基金所料,海灣戰爭開打,但油價卻出乎意料,升勢腰斬,大量英明基金經理,被抬出場;而胖東尼反其道而行,一早買入石油認沽期權,結果30萬美元本金,變成1,800萬美元! – 據此邏輯,美國加息,但美匯疲弱,便非天方夜譚。只是自己將加息與強美元,混為一談。 翻查歷史數據,過去六個美國加息週期,首次加息後的180天,美匯指數一升五跌,平均跌幅為3.28%。 由此看來,歷史上加息週期啟動後,美匯多無衝上雲霄,反而每每回軟,很有德國股神安德烈.科斯托蘭尼在《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中,描述「既成事實現象」的味道。 – 既然加息機率又再提升,自己應對的策略,是減持收息類的資產。 此外,如新債王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去年指出,一旦美國聯邦儲備局收水,令短息上升,而長息則因為通縮壓力上升而下降,長、短息差收窄,會形成更平坦的孳息曲線,對銀行股非常不利。 筆者會選擇買入長期的美國金融股ETF(美股編號:XLF)的認沽期權,試圖圖利。 – 文:吳瑞麟(美股隊長) 本地家族資產管理辦公室(Family Office)投資總監

【金SIR】由股票進入「股票期權」只須跨三大關口

  既然期權比起不少叫賣聲最大的「 水魚產品 」能提供更高回報,並有更低風險,何解很多慣於投資股票的朋友,未敢接觸期權呢?筆者總結下來,原因有下列三個。   首先,就是股票期權的價格波動: 相比很多正股,包括中型/小型/蚊型類股份都要劇烈,若注碼如果落得不正確,將股票期權價格波動當作正股價波動看待的話,相信賺埋都未必夠買驚風散或者安眠藥。   其次,就是要歸因於部份期權書籍或宣傳語句: 舉個例子,期權書籍大多高深苦澀,雖然裡面所寫的理論也是絕對正確,不過也包含了過多理論和希臘文字,以及對本地市場覆蓋多。對於數學底子不甚了了的朋友來說,很容易誤以為數學差就學不會期權,看了幾張圖幾條算式已經頭暈眼花兼反胃,自然沒有與趣再了解下去。至於部份宣傳語句和 Disclaimer也讓人聞之卻步。舉個例子,印象中香港交易所曾經出過這樣的一句宣傳語:「Long 期權是風險有限利潤無限;Short期權是利潤有限風險無限。 」如果完全相信這句宣傳語,相信Short期權者應該都是白痴。套用經典劇集「壹號皇庭」對白:「絕對是事實,但並非事實之全部。」試問又怎能對股票期權有個中立的看法?   作為習慣了股票投資的朋友,要起步學習股票期權,對股票的認識,其實比期權招式稍稍重要。原因是期權歸根究底,也應對其背後資產走勢有個合理自己有信心的看法。不理其背後資產特性,齋練期權,等於有招式但無內功一樣,好易走火入魔。。   第三,恕筆者直言,就是懶: 期權本身價格除了對其背後資產(Underlying Asset)要有理解之外,還要了解如「引伸波幅」或「時間值」的因素,要多一重知識和領會,如果不花時間去理解一下,恐怕回報要打個五折。不過,這等同我們在學習任何投資一樣,只要先知大概,然後用心觀察,要明白箇中奧妙也不算太過艱難。   如果選對自己認識的股票期權,並且清楚明白自己究竟在投資還是投機之後,一年不論市況好壞有約兩成回報,其實並不算過份要求。當然,投資跟投機的玩法,有很大的分別,另文再述。       作者:陳建良(金SIR、《觀微知勢》主筆) 【now財經台-名家給力場】客席嘉賓 –  本港知名基金經理,成名於2008金融海嘯, 理由是當年旗下管理之基金績效回報高於同行,廣為業界認識 –  曾入世界500強企業中高層 –  現為自由投資者, –  過往曾在《信報》撰文 –  暢銷書《觀微知勢》《財經拆局》     詳情:http://homebloggerhk.com/13379/ 承蒙《經濟一週》刊載、 《觀微知勢》主筆紅猴(簡志健) 今期再次成為封面人物! 紅猴講座【業績公布期找到的個股機會】/BFA3 講  者:簡志健先生(紅猴) 時  間:2016年4月9日(六) 17:00-18:00 地  點:長沙灣通洲街500號 星匯居1樓 (長沙灣地鐵B出口步行5MIN) 費  用:免費(但需要先登記留位) 內  容: – 大市走勢剖析 –

Read More

【金SIR】美譽源於水魚多(下集)

既然能成為全球衍生工具成交最活躍的地方,水魚當然不只得一種。另一類常見水魚被獵食的地方,並不在港交所,而是在銀行理財櫃台或者是私人銀行。   簡單的一類產品,就是「高息掛鈎產品」,例如銀行門口經常有高息外幣掛鈎存款,掛鈎一段時間如不低於某個兌換價,就可以往往收取超過年息十厘的回報。但如果低於指定的兌換價,就要接其外幣。這類產品已開始伸展到股票類產品,即「股票掛鈎票據」(Equity Linked Notes )。其實這類產品,說穿了就是沽出認沽期權(Short Put)。當然,前文提及的三類額外降低風險或回報之舉(發行商多賺了一浸不錯的利潤,而買入者也少了一些相關權益,與及面對交易對手風險( Counterparty risk)),依然存在。   部份銀行更看中了普遍人類缺少恆心儲錢,或者喜歡貪小便宜或者高息,於是再變奏推出一些「股票儲蓄寶」或是「累計期權」(Accumulator)的計劃。 累計期權合約設有「取消價」(Knock Out Price)及「行使價」(Strike Price),而行使價通常比簽約時的市價有折讓。當合約生效後,當掛鈎資產的市價在取消價及行使價之間,投資者可定時以行使價從莊家買入指定數量的資產。當掛鈎資產的市價高於取消價時,合約便終止,投資者不能再以折讓價買入資產。可是當該掛鈎資產的市價低於行使價時,投資者便須定時用行使價買入雙倍甚至更多倍數量的資產,直至合約完結為止。這亦等同於沽出認沽期權,不過當資產價格上升,發行商發覺沽出認沽期權無利可圖時,便會取消合約。   這些私人銀行或是理財櫃台提供的產品,提供的回報比期權要低,風險比期權要高,還有多一重交易對手風險。〈信報〉林行止先生曾經行文說過:「要在股市中有所斬獲,花點時間鑽研是最起碼工作。」筆者初部計過,如果懂得用股票期權,大部份人可以輕易做到類似的或更有彈性的策略,回報可以提高年率十厘或以上。   既然如此,大家認為花點時間認識股票期權,提供了對指定好股或醜股的收息投資或投入有限資本的投機,又是否值得呢?     作者:陳建良(金SIR、《觀微知勢》主筆) 【now財經台-名家給力場】客席嘉賓 –  本港知名基金經理,成名於2008金融海嘯, 理由是當年旗下管理之基金績效回報高於同行,廣為業界認識 –  曾入世界500強企業中高層 –  現為自由投資者, –  過往曾在《信報》撰文 –  暢銷書《觀微知勢》《財經拆局》     詳情:http://homebloggerhk.com/13379/ 承蒙《經濟一週》刊載、 《觀微知勢》主筆紅猴(簡志健) 今期再次成為封面人物! 紅猴講座【業績公布期找到的個股機會】/BFA3 講  者:簡志健先生(紅猴) 時  間:2016年4月9日(六) 17:00-18:00 地  點:長沙灣通洲街500號 星匯居1樓 (長沙灣地鐵B出口步行5MIN) 費  用:免費(但需要先登記留位) 內  容: – 大市走勢剖析 – 認識「立體九宮格」選股評核方法 – 業績期後的「雙優股」介紹

Read More

【金SIR】美譽源於水魚多(上集)

印象之中,港交所曾經提過,香港交易所,有「衍生工具之都」的「美譽」,意即衍生工具於香港交易所的成交,全球排名第一。時至今日,衍生工具於香港每天成交的佔比,也大約有近兩成。主要的衍生工具,也就是牛熊證(Bull Cert / Beat Cert)和窩輪(Warrants)。   作為交易所,這個的確可能是個美譽。作為投資者,得罪講句,這代表著香港投資者是水魚居多。   不少有投資股票的投資者來說,對於期權買賣都有恐懼症。筆者觀察過後,原因不外乎三個,一是股票期權本身的價格波幅比絕大多數股份都大,買賣差價也相對大,如以股票心態看期權,就會相當之不適應。二是期權本身價格除了對其背後資產(underlying asset)要有理解之外,還要了解如引伸波幅或時間值的因素,要多一重知識和領會。三是妨間不少期權書籍非常深澀,看過其希臘文字加上幾張回報圖之後,已經頭昏眼花兼反胃,再沒興趣再看下去,自然無興趣再了解期權。   不過,市場卻對牛熊證及窩輪有很大興趣。電視收音機報紙雜誌均有大篇幅論述,加上有財經界明星推介,自然容易受落。然而,牛熊證和窩輪,其實只是買入認購或認沽期權(Long Call, Long Put)的變種。唯一不同的是,發行商多賺了一浸不錯的利潤,而買入者也少了一些相關權益,與及面對交易對手風險( Counterparty risk)。   既然成為衍生工具之都,水魚當然不只一種,另文再談另一類水魚。     作者:陳建良(金SIR、《觀微知勢》主筆) 【now財經台-名家給力場】客席嘉賓 –  本港知名基金經理,成名於2008金融海嘯, 理由是當年旗下管理之基金績效回報高於同行,廣為業界認識 –  曾入世界500強企業中高層 –  現為自由投資者, –  過往曾在《信報》撰文 –  暢銷書《觀微知勢》《財經拆局》     詳情:http://homebloggerhk.com/13379/ 承蒙《經濟一週》刊載、 《觀微知勢》主筆紅猴(簡志健) 今期再次成為封面人物! 紅猴講座【業績公布期找到的個股機會】/BFA3 講  者:簡志健先生(紅猴) 時  間:2016年4月9日(六) 17:00-18:00 地  點:長沙灣通洲街500號 星匯居1樓 (長沙灣地鐵B出口步行5MIN) 費  用:免費(但需要先登記留位) 內  容: – 大市走勢剖析 – 認識「立體九宮格」選股評核方法 – 業績期後的「雙優股」介紹

Read More

[美股隊長]無希望 慘過輸

  大學同窗,快舉家移民北美,臨別之際,相約喝杯咖啡。 胼手胝足,建立事業,為兒女,要一手放棄。人非草木,極端不捨,人之常情。但對於此時此刻的香港,實在極端心灰、失望。 殖民地年代,統治者對港人,反會客客氣氣,體恤一下民情,噓寒問暖,門面功夫,做到十足十。當年的布政司,不會跟你說:「我退休返英國食長糧,無欲無求,就算膽大妄為,你奈得我何?」現在則專政味濃。鉛喉有毒水?「喝了長命百歲,你識唔識呀!」萬千基建盡超支,一伸手就幾百億,問下點解,「咪問咁多啦,速速鎊,唔好兩頭望!」早幾年,才跟朋友講笑,香港遲早有城管,厲害過公安。誰知一語成讖,且對比祖國,青出於藍,由上市公司來領導,公安背後協力,傳媒識做「隻眼閉」,三位一體,立體強攻。   我完全明白朋友心情,如果有小朋友,你覺得廿年後,他們有無出路?當各行各業染紅,企業文化只問出身、政治取態、黨齡、人脈,你「專」未必夠海歸「專」,「紅」就一定唔夠「紅」,隨時被歸為「黑五類」。有筍位,你可以先過官、富二代?出身注定命運,投胎方可逆轉,識得Steve Job都無用。   「唓,你泛政治化啫,我搵錢至上,關我乜事?」唾面自乾又如何?弊在錢都無得搵。日日看英明基金經理撰文,就知港股已死:大牛市?政府一定狙殺;國企高層貪污自肥,壟斷都無錢賺;出國家隊救市?隊中有內奸,衰多幾分;炒國策?春江鴨「未出先知」,到你知時,一接就含火棒;扮強國李嘉誠?立刻被失聯;買券商?忽然被抓去為國捐軀;投降想走?千股齊停牌。保守至極買人仔,領導卻忽然臀部痕癢,主動貶值,萬箭穿心。莊家突然被斬倉,日跌九成,甚至永久停牌那些「小事」,已全然麻木。至於買強力金融股收息,以為夠穩陣,一定不會執。誰知跌幅,媲美莊股,唯有跟戰友齊喊三聲:「獅子山下,共渡時艱!」 至於外資全撤,成交極速萎縮,不在話下,短炒左穿右插無對家,寂寞難堪。   無希望,慘過輸。當每一道門,都是死門;門常開,變成門常西時,遠走他方,實為最好出路。安慰朋友曰:「昨日種種,猶如昨日死」,留在這裏,所謂事業,也是遲早消散。日本仔,九十年代開始救市,救足廿多年,債務對GDP比率,才250%。反觀某國,據聞仍身處盛世,還沒開始救市,債務對GDP,已經過200%。而某國GDP年增加6%,背後需要15%的新增貸款去維持,所以數學上…不好再說了,不然要去長洲洗頭。   見朋友仍有點滴不捨,我寫了一首對聯給她: 柑蕉桔梨碌柚 雁鷲雕狸獅狒 橫批:留在香港會神獸 玩撚猿 (原載於《信報》2016年3月2日 「財經DNA」- Facebook 版本跟報紙版本有所出入)

【美股隊長】吳瑞麟:投資講座節錄 – 「3D投資年代」(完)(2016/03/02)

  本文是2016年2月2日「美股隊長」「股匯雙喜迎猴年」投資講座節錄: – 第三個D,是指成熟市場(Developed Markets),主力是美國、日本、歐洲。現時自己只買美國,非因歧視日、歐,而是美股的走勢,相對優於後兩者,純粹技術因素之別。 –   成熟、新興市場,孰強孰弱,不用瞎猜,有客觀指標。買賣美股有一常用概念:相對強度(Relative Strength, RS),比較兩種資產的強弱。計算方法,是將兩者的價格相除。將標指每周收市價,除以新興市場ETF(EEM),便可比較成熟、新興市場。新興市場ETF很值得大家留意,因為它與港股的相關系數很高,達0.7以上,兩者常齊升齊跌。萬千ETF中,應先認識它。反而道指等,與港股無甚相干。 –   標指相對新興市場ETF,RS線持續向上,意味標指比新興市場強。有圖為證,不能騙人。而且RS的三十周線,同樣向上。所以客觀地分析,市場告訴大家,重返新興市場,言之尚早。一定要先買美股,因相對較強。 –   日股(貨幣對沖)ETF(DXJ)相對新興市場ETF,RS線也是上升。(註:日股升通常日圓跌,有對沖才可避免賺價蝕匯。)即日股比新興市場強。歐股(貨幣對沖)ETF(HEDJ)一樣,比新興市場強,毋庸置疑。 –   那麼新興市場,何日重見光明?答案是:不知道!靜候圖表告示。起碼要RS線不再向上,走平甚至回落,才算轉勢。現時仍是成熟市場稱先,不必強行猜想相對強度何時逆轉。放開心胸,市場自會適時相告。 –   最後一種情景:海嘯重臨,估計機率為10%。自己不是高手,無名無姓,絕不會扮英明,主要是參考強者觀點。美國著名債券基金經理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連巴菲特也熱衷拜讀其文章。馬克斯在2008年的次按爆破前,早着先鞭,觀察到並避開危機;但他今年卻表示不擔心中國。難道認為習大大法力無邊?非也,因為中國是金融封閉的國度,自己關上門來玩,就算有騙局,也損害不到美國人,因為根本買不到。若然港人不能從xx通買賣A股,可能損傷也較輕。只有A50(2823),還可能只是買牛證,一了百了。(眾笑) –   所以馬克斯不太擔心,中國能像美國當年,弄到投資銀行倒閉等等。因為投行客戶,遍佈全球。中國則自掃門前,最大影響,就是商品:無力再買煤、鐵、石油,價格倒地。可在金融上,殺傷力有限,起碼看不到如何能令美國經濟、銀行體系崩潰。這是他的分析角度。而且他生性保守,連他也不擔心,自己也相對放心。根據他的往績,早在2006年,已發現當時的債市有毛病。今次卻仍敢慢慢收集想買的債券,當然亦非大注買入。所以自問冰封的機會,僅10%。 –   固然神仙也會錯,何況凡人馬克斯呢?若果不幸大爆破,如何自處?屆時仍再在美股市場操作,務必緊記三個字母:T、L、T(美國長債ETF(TLT))。一月份,自己回報尚可,部份是靠這三個字母。通常大市下挫,債券會向好。如看市跌,個人偏見,買長債ETF,比沽期指容易,因為收息來坐着當保險,比期指要付持倉、轉倉成本要好。而且期指的部位,很難坐得穩。持有長債,相對容易。況且美國長債ETF的流通性極高。 –   2007年十月,港股「直通車」見32000頂之際,金融海嘯之前,美國長債ETF只是$66。2008年年底,雷曼爆炸時,已升至近$80,後曾高見$98。股市下跌幾成,長債上升幾成,持有還能收息。所以大家請緊記這三個字母,可保平安。就算注碼較大,也是可以。 –   假如不幸冰封,美國長債尚有很大上升空間,何解?德國十年債息,現(2/2)為0.35%。美國十年債,仍見1.97%。當經濟衰退,債息會下跌。2015年初,歐洲經濟動盪,歐央行大手量寬,就是見到債息低達0.1%以下,十年無息。如果美國也不幸塵歸塵、土歸土,債息跌到相近水平,買長債豈能不發達?真是要上網,用財務試算表,才能計到長債會升到哪個水平。 –   這就是在最壞情況下的可行部署。如果大家身手矯健,當然可以沽期指,悉隨尊便。但要簡簡單單,最重要是記得美國市場上,T、L、T這三個字母。 –   (系列完)  

[陶冬]離岸人民幣匯率所面臨的貶值壓力

Happy CNY, not so happy CNH,英國的金融時報上,有一篇文章以此做標題。     這是典型的英式幽默。CNY是Chinese New Year(農曆新年)的縮寫,又是人民幣在岸匯率的標誌,CNH則是人民幣離岸匯率的標誌,作者想以春節期間離岸人民幣匯率所面臨的貶值壓力作話題。     去年八月十一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突然連續四天貶值,改變了國人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預期,也為全球金融市場帶來軒然大波。中國人民銀行對此的官方解釋是,根據IMF要求對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作出調整;市場的反應是,長達二十年的人民幣升值週期已經結束。接下來的發展,恐怕超出了北京的預期。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迅速升溫,離岸人民幣匯率拋離在岸匯率而大幅貶值。在內地,個人換匯大增,企業想盡方法將資金轉往海外,進出口商業通過虛假貿易方式套匯,中國的外匯儲備以每月千億美元的速度下降。     新年期間最轟動的中國市場事件,當屬一位著名對沖基金經理公開宣稱中國在18個月內爆發危機,並已經騰出基金的七成資金專注沽空中國及其他中國關聯資產種類。他認為中國的金融槓桿已經壓得太高,銀行資產品質也比想像的差,最終中國政府將面臨四萬億美元的缺口來重整銀行不良資產。政策上中國需要大量印錢,而此必然導致人民幣匯率暴跌–他預期30%的匯率跌幅。     筆者認為,中國早晚需要有一次去槓桿。信貸周期使然,那是經濟規律。信貸擴張愈瘋狂,下降周期就愈難受,資產估值和經濟關係錯位愈離譜,下行調整中的硬著陸風險就愈大。如今中國經濟的槓桿水準,目前結構性改革裹足不前,這些都需要改變。     但是那位基金經理有幾點沒有看到。1)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2011年歐豬債務危機,都是外債觸發的,槓桿更高的日本因為債務支持主要來自國內資金,債務危機至今沒有爆發。2)中國實施資本管制,海外遊資搶不到多少CNY籌碼,沽空CNH能讓中國政府難堪,對內資情緒構成壓力,不過很難推高國內利率(並觸發危機)。3)中國有超高的儲蓄率,可以為延緩違約的「金融創新」出一點力,地方債置換就是一個例子。4)中國政府的行政效率不容低估,央行的配合意願也很強,在危機處理上仍有許多政策搭配可以做。基於此,筆者認為他的18個月內爆發危機的斷言可能武斷了一點。     不過經濟有週期,信貸也有週期,政府或能阻礙下行周期的到來時間,最終到來時潛在風險愈大,可能的調整烈度愈強。同時政府不是上帝,政府對形勢的判斷未必準確,政府的政策效果一定有局限性,政府也可能犯錯誤。當前政府和國企中「不作為」成風,建制內「唯上」的習氣蔓延,似乎加大了犯錯誤的機會。     至於人民幣匯率,筆者相信短期內出現一次性大貶的機會不大。今年年初的匯率波動,看來不過是央行將匯率機制由盯美元轉向有管理的盯一籃子貨幣,只是事先沒有做好預期管理,還撞上A股調整,資金又無法量化和對沖風險,造成市場恐慌。由於資訊有限,市場將外管局每個月的外匯儲備結餘當作資本外逃的指標。每月千億的儲備減少,的確讓人擔心不已。     筆者認為外匯儲備暴跌的最壞時間可能已經過去。企業將美元債轉向本土債,是外匯儲備下降的一大原因,不過從匯率預期到資金成本看,那是正常的商業活動,並非資金外逃。個人儲蓄的確出現從人民幣轉外幣的浪潮,不僅要換滿自己每年五萬美元的額度,有人動用親朋的身份證甚至買街頭的身份證換匯,不過今年初銀行將門檻大幅提高,這個管道的逃匯仍會有,但是數量已經大幅下降了。外匯儲備下降速度,將取決於另外兩個漏洞何時堵塞,1)企業以海外並購之名轉移資金去海外,2)高報進口價、虛假出口訂單。筆者相信北京會對一切地下或非正常資金跨境流動宣戰。這些無法完全制止資金外逃,但是可以將外匯儲備失血降低。     人民幣最終需不需要大幅貶值,取決於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人民幣匯率目前肯定是被高估的,這個從中國遊客到哪裏都覺得便宜、恨不得買下整個日本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對此的長期解決方案,要麼貶值,要麼重振經濟,提高國人的信心。戰後世界上歷次大的貶值,每一次都和國力下降有關係,多數與債務危機有關係,幾乎次次的真正推動力都是本國資金出走,投機者不過是看准機會順勢一推而已。     人民幣會不會出現一次大的貶值,取決於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取決於政府能否有效地化解債務槓桿難題,取決於能否成功地實現經濟轉型,取決於能否維持本國資金的信心。這些知易行難,更要有政治意願和執行能力,絕非人民日報發幾篇文章或央行行長講幾句話可以解決的,靠的是把握和駕馭風險的能力,靠的更是改革和轉型。     如果中國可以做到改革和轉型,何患索羅斯們的叫陣,「Happy CNY, not so happy CNH」也不過是報紙的噱頭。但是在此之前,必須守住風險的門戶。      本文原載於財訊,為個人意見,並非投資意見或勸誘。

The Big Short、China大檸Lok?

*此文引述觀微知勢收費專欄部份觀點、再由homeblogger編輯而成   近日熱片《The Big Short》 結尾寫道:“When the dust settled from the collapse 5 trillion dollars in pension money, real estate value, 401k, savings, and bonds had disappeared. 8 million people lost their jobs, six million lost their homes. And that was just in the USA.” 電影情節、人物對話都跟現實中的環球經濟衰退吻合,不禁令人將經濟低潮的今日,跟2008年金融海嘯作個比較,稍有不同的,是當年事件發生在美國,今次輪到中國,而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動力的火車頭,中國有事,全球經濟衰退將會比上次更為嚴重、時間更加漫長。   2008年金融海嘯,雷曼債券和次按爆煲、信用咭欠款成為新的計時炸彈問題金融機構房利美、房地美相繼出事,美國華爾街火燒連環船,高盛有股神巴菲特打救,聯邦儲備局就印銀紙揼水「救火」,美國人民慌失失過了八年…… 事隔唔夠十年嘅2016,在岸投機者將人民幣貶值拿來炒作,國際大鱷狠批中國經濟必然硬著陸,內地人愛國同時,亦積極將「家幣」換成美元或港元,對沖機金聲稱人民幣最壞情況可貶值四成…… 雖然如此,我國國慶,內地人在日本消費仍達1,000億日元,民間儲蓄率唔野少,然而即使A股敗陣經濟轉差,表面上卻似乎影響唔到民間生活,依然旅行照去,瘋狂購物,日本奶粉、感冒藥、崗本男士用品等等均被陸客搶購一空,打救了日本垂死國企…… 於是,又係時候問問題:「中國今年的經濟很不濟麼?是否『有心人』加入誇張成份?」   香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金融中心,各行各業都無可避免接觸到「股市」,所以呀,對於「金融風暴」泰山崩盤之類的經濟新聞,的確是有不少財演說教和大事渲染的大字標題報導。中國經濟現時的確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是行業產能過剩,資金要流走等等,但大家都唔希望人仔會大幅貶值(守得住不貶值,就要捱通縮或資產價跌),中國政府亦利用唔同行政手段來控制人民幣的調整,1月份在岸人民幣拆息一夜抽高66.8厘,也令外資對中國金融制度產生懷疑。近日,中國又有金融現象,是資金有入無出,可是這種措施絕對要不得!   舉個金融海嘯時期的例子:當時有基金經理,由於NAV大跌,開始禁止客戶贖回,但「作法」可能會自斃,因為基金重開之日必定有大量贖回,新資金亦不願意進入。所以中國限制資金有入無出,變相令外資投資內地的信心儘失,微觀地看到有內地股份出現負溢價便可知一二(有中資銀行前陣子市盈率跌穿4倍!)   行文之際,「銀聯卡」的海外刷卡開始受限制,本港零售股或會再跌,友邦(1299)又少一批客,2月3日裂口低開,股價暫時看淡。所以,本欄也與時並進,為了讓投資者繼續於現時市況有較大機會獲正回報,便決定新開辦「期權對應策略」和「香港八十前」課程/講座,就是為了與讀者面對當前環境。 (利益申報: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自從2008一役,全球每逢有金融大事,市場就將之比作海嘯乜乜乜,令市場日夜提心吊擔,而結果還是未成事。事實上,過份樂觀和過份悲觀的預測也都不大準確。當然,全球量寬造成的資產泡沬是一個危機,美國重新加息或增加泡沫收縮甚至爆破的機會,中國經濟增長亦有機進入臨界點,令市場擔心,但卻不代表必定沒有辦法解決。既然市場上不少對這些宏觀預測錯多過對,亦難於估算此次將是對還是錯,所以亦不好過度受這些太過OVER的資訊而應以策略應對。假設現時你不會執行Big Short(不過也有被挾倉至守不住空倉的風險),最好的方法是持現金過年!我們邀請了KL同紅猴在新厝二十(即2月27日)星期六下午在觀微知勢聚會(AA2M)同大家剖析部署要點。

Read More

[美股隊長]隔山買牛有咩好?(上)

本文是2015年8月29日「美股隊長」投資講座節錄: 重點: 1. A股特性,是「三年不發市,發市當三年」 2. 學習美股,可以作為後備選擇,遇上中、港股市死氣沉沉,可以轉戰海外 3. 可以利用美國上市的新興市場ETFs,去幫助判別港股大勢 正文: 以往在投資講座,曾聽過基金經理譚新強,談到一個概念:內地牛市的長度,平均只有一年;熊市的平均長度,卻時有數年之久。恐妨當時聽錯,參考上證綜合指數圖表,作為佐證。觀察上證十五年圖,2001-05年間,指數跌跌不休,足有五年,即使偶有反彈,仍不改長期下跌趨勢。2006年,卻由1100點左右,大升至2007年高位6000點水平。這次升浪,幅度以倍計,前提卻是先連跌五年。 2008年,上證暴瀉,皆因金融海嘯,全球市場均難倖免。2009年,雖有反彈,惟年中已見頂。再度下行,持續至2014年底,又花五年。之後卻又來一次大時代,直升至5000點。     有何啟示?這意味着A股不用常常參與,因為一是稱霸地球,一是賤如糞土。此乃A股特性;而港股「A股化」,跟隨這種模式運行,機會很大。除小數本地藍籌股如新地(16),或可另作別論外,多數靠內地資金推動的股份,若然A股表現不濟,它們很難獨善其身。   並非故意危言聳聽,事實擺在眼前:A股特性,正是三年不發市,發市當三年。內地的莊家,長年冬眠,一出手便得賺夠五、六年的利潤。大家不妨想像,會是怎樣的一回事? 如果中國經濟、股市出了甚麼問題,美股就是大家的救生艇。當中國、A股大旺,牛氣沖天,大可不理美股,自己也很後悔,沒有好好把握A股「大時代」的升浪。同期美股的回報,不可企及。下次碰上A股暴升,不要批評甚麼不合理,緊記六年一閏,務必快快入場,分一杯羹。小弟屆時也可能閉關休息,甚至化身「A股隊長」。     然而學習美股,可以作為後備選擇,遇上中、港股市死氣沉沉,可以轉戰海外。 美股市場上的投資工具,還有另一用途,就是作為觀察市場風險的雷達。以一簡例解釋:2015年八月,小弟初次跟讀者見面,當日的建議,是千萬要避開新興市場,包括中、港股市。有此看法,全靠監察一批美國上市的新興市場ETF,例如台灣(EWT)、波蘭(EPOL)、秘魯(EPU)、俄國(RSX)、印度(INDU)等。當時全部都在下跌,自己機械化操盤的部份,早已全線造淡。所以才看出不對勁,後來台灣、新加坡(EWS)等,均跌逾一成。港股亦由24500點起步,輾轉下試20500點。幸好早有「雷達」報訊,才能及時提醒大家,並非小弟有何過人之處。 這些資訊,很難在本地媒體出現,除非到了跌勢後期,滿街鮮血,才會報道。不論買賣美股、港股,都可以用在美上市的一眾ETF,自製雷達,掌握環球資金流向,了解世界正在發生的事。

【金SIR】數據通識01-留意市賬率的結算單位

圖片來源:明報   週五於報章上,看到不少內容提及恒指跌穿了一倍市賬率,理應具值博以靜待反彈的論調。去年在一個關於「投資大時代」的Seminar中也提到,恒指市賬率(PB)到達一倍時應可「頂一頂」。是否具值博,大家可自行參詳報章,始終,每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同身家都唔一樣。   云云報導之中,《明報》財經版上一幅有趣的圖引起筆者的興趣。圖中所見,近廿多年來以市賬率計算,處於低位的港股估值起了很大變化。98年至03年,低位的週期平均為PB約兩倍;03年至08年,平均PB也是兩倍。不過,2008年金融海嘯後幾個週期,市賬率一次比一次低,而筆者亦不敢斷言這次市賬率見一倍反彈,就代表已見大底。   坊間有言論附以陰謀論、經濟層面解構或市場情緒導向等等作為命題,似乎想列舉各種因由來指出譬如索羅斯重臨,經濟會硬著陸等等的後市預測。不過,有一點很實際而不容忽視的,就是人民幣貶值的市場預期。在2000年左右,恒指就只有中移動(941)可以算是中資重磅大股,但近年指數成份內,已有過半是中資股。這些中資股的盈利、估值、以至「賬面值」,都是以人民幣幣值計算的。不過,港股乃是用港幣的市場,而港幣主動或被動脫鉤,的確是未可預見的(《觀微知勢》專欄文章已述,不贅)。換句話說,恒指賬面值是以港元作計算單位,但反映的大部份成份股帳面值,則是以人民幣賬面計價的資產。如果人民幣有貶值壓力(或市場預期貶值),要跌穿其賬面值是絕不能夠排除的(除非人民幣貶值的市場預期能夠完全消除)。回顧歷史,於1981-83年香港信心危機出現,港元面對信心危機,人人都懷疑會貶值之際(最厲害時,港元跌至1美元兌9.6港元),恆指市盈率就跌到1983年9月的6.75倍。當然,今日人民幣的信心問題跟當天港元有著太多不同之處。不過,每個時段的經濟政治和各項因素及背景不一。前人整理的歷史數據僅供後人參考,但作為真金白銀下注的投資者,千祈唔好死計數,計死數!     作者簡介: 陳建良(洋名KL) ,人稱金Sir, 曾任職基金經理,主管資產營運,位至公司董事; 於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旗下基金獲+20%年度業績回報, 增長淨值率創下當年同業最高,自此廣為基金界所認識。     KL曾在世界500強企業擔任中高層管理人員, 是學術與實戰雙軌並行的主義者, 他主張公司業務應不斷與現代科技融合, 藉以優化公司營運效率及提升市場競爭力。     KL現為財經報刊及節目專訪的熱門人選, 其撰文散見於《信報》專欄, 亦數度為《經濟一週》封面專訪人物, 最近在now財經台《名家給力場》擔任客席嘉賓。 擅長以微觀現象捕捉大市及行業方向的KL, 著有暢銷書《財經拆局》及《微觀看勢》。 金SIR -港股A股化讀穿新聞國策深化課程/ST1M (Batch 2) 金SIR(陳建良KL)課程 第一堂: 2016年2月22日(星期一) 時間:19.00-22.00 第二堂: 2016年2月29日(星期一) 時間:19.00-22.00 地點: 尖沙咀金巴利道金巴利中心502室 課程收費 $2,500 如報名可按下列連結,並填妥有關報名表格(如是專欄讀者請註明),客戶服務主任一般會於一個工作天內回覆; 或 WhatsApp 63832145(不設致電) 或 Email to: [email protected]      

Read More

使用諗Sir獨家按揭進階計算機,Powerteam成交實例請到:https://buyhouse.com.hk

wtsapp ico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