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年金

[‪汪敦敬‬] 「龍市」的理論基礎 (2017/03/28)

  上星期我在此發表有關「龍市」的文章,認為中國為主導的市場是「龍市模式」,期間只有龍市一期(宏觀調控下調整完成後的重新起步,政府這時是進行放鬆限制的階段,令到市場可以重新向上發展)、龍市二期(經濟發展到開始出現泡沫的時候,於是政府就再出手宏調,抑制泡沫及投機氣氛),故市場並不存在傳統牛市三期,有關文章得到很好的迴響,既然公眾合用,本文我就進一步分享有關的理論基礎,希望可給讀者更深入的參考理據。   我認為龍市的一、二期必然會衍生兩個特性,一是市場總存款量愈來愈多!二是市場借貸率愈來愈低!如果以上兩點改變,就不算是龍市了!即是代表市場又再褪變去另一個模式,在以上的結構下借貸率泡沫既然不存在,又何來泡沫爆破?但當然,情緒泡沫一樣會在市場出現,只是若樂觀情緒如不能轉化成為借貸過多的局面,社會也難受重創!   但筆者另一個發表很多年的理論就是「災難必然論」!認為市場災難總會出現,筆者撰寫的文章只是提倡「不要活在過去的風險下,要學習認識新的局面衍生的新風險!」   上星期我用圖表說明了09年之後的樓市走勢是完全配合龍一、龍二的趨勢!本文我再用香港的私樓總市值及借貸率去表現龍市特性的數據基礎。   看圖表顯示香港的私樓總市值不斷長足增長,但是按揭率卻不斷降低!這就是香港樓市不跌之謎!如果在量化貨幣之下,「樓價升幅低於量化貨幣率就等於財富被蒸發」的話,「樓價升幅高於量化貨幣率可能是等於財富增長跑贏環球大市」,這觀點有別於傳統概念「價格愈高愈危險」!關鍵其實正正在於存款量及按揭率的高低!這正正是龍市的偉大之處!從我這角度看,樓市「辣招」本質原來是「令樓價低泡沫、穩健上升的政策」!那麼一些人等樓市辣招令樓價下跌,便在概念上錯得太離譜了!   樓市「辣招」是在香港的重要宏調政策!實施幾年之間,就將香港由「牛熊的奴隸」變為「龍的先鋒」!不要再說低估中國經濟的巧實力了!   龍市和牛熊市比較下的好處就是,沒有泡沫爆破期間出現的大顛覆,受傷害的人較少,可以長期擁有利益的人多很多!當牛熊市場世界出現泡沫爆破顛覆的時候,有關的優勢會被龍的市場世界所接收,從而進一步壯大,而市場週期進化,龍市亦比牛熊市更快更密,這個就是樓價升幅比量化貨幣率更高的原因,亦是中國包括香港在資產和得到市場利益上遠勝西方國家的結構基礎。   當然,香港樓市辣招是否在追隨龍市上取足一百分?還有一個美中不足就是置業率在實施樓市辣招後,由52%下降到48.5%,進步率不及內地,原因是香港的樓市辣招在按揭方面對換樓自住的人收得太緊,自然令二手放盤量大減,令受惠龍市的人也有所折扣。   放寛一換一的換樓按揭,可增加二手市場的放盤量,更可增加社會的置業比率,從而減少社會的貧富懸殊。     *轉載自2017年03月22日的大公報 汪敦敬 祥益地產總裁,2009年金融海嘯之後集中撰寫新常態,多次在樓市淡靜的時候大膽預測樓價會不斷上升,強調「買樓有風險,不買樓更有風險」。2014年初更發表樓市「先跌後升」評論,是香港傳媒都認同的最準確樓市評論家。汪總創辦的祥益地產為本港新界屯門的最大一家代理,祥益地產樓價指數更被傳媒廣泛應用。

[‪汪敦敬‬] 資金釀樓市「升災」用家趁早上車 (2017/03/21)

  自從2016年11月香港政府推出了樓市「新辣招」之後,樓價甚至租價仍清晰地向上,這個結果令不少人迷惘!不甘心!為何樓市竟可脫離經濟週期,更在市場購買力被大量抑壓下仍大幅上升多年!?未來的樓價走勢會如何?我們又何去何從?起碼人們應找回投資上的重心!筆者算是近年評論樓市比較準確的評論員,我想在此分享我的觀點! 我認為大多數人用了一些過時的、不合適的、錯的觀點去了解及部署置業策略,所以才會失望和感到出人意表,筆者大膽認為,錯了便應該改變及重整概念。   在複雜和紛亂的市場環境下,我的重心是:「影響樓價最大的因素是貨幣!」這個就是我近年評估樓市準確的核心價值,2009年之後的市場新常態為何會出現?是因為美國牽頭作量化貨幣,2010年開始我就撰文批判西方國家其實在70年代開始已經放棄金本位並透過將貨幣量化向世人進行剝削,2011年我開始指出未來其實是「宏觀調控大戰量化貨幣寬鬆政策」,並預料「各國必大印銀紙」!2012年我撰文結論「環球經濟透過量化貨幣走向死亡」!對,2016年在國際金融上的波譎雲詭,其實就是量化貨幣把舊常態經濟推向滅亡前的互相踐踏,數據,其實是為歷史作出了見證。   當2016年10月人民幣出現貶值的時候,一些人竟幸災樂禍,發表了不少中國災難論,但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場不久,竟隨即指責中國、日本及德國通過「貶值貨幣在貿易上佔美國便宜」,作為美國最高領導的特朗普覺得有關情況對美國極不利,雖然有關美元升值的結果,其實是美元量化到了極限而停止,但大多數國家仍繼續量化之下的結果,而事實上,按人民幣計價,本年1月份中國出口按年增長近一成六,高於市場預期的增長百分之五點二,增速是近兩年來最快,相信美元升值在其中幫助不少,但是出口優勢只是其中的小菜一碟,真真正正的主菜仍然在匯價及貨幣的量化數量上。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全球經濟顧問Joachim Fels表示:「雖然在2016下半年,歐央行、日央行,以及中國央行均採取了隱蔽行動,貶值該國貨幣,但美國聯儲局通過嘗試限制利率預期進行反擊,英國央行也採取類似手段,推動英鎊下挫。」我同意以上觀點,根據我公司研究部整理的數據,在2016年不少國家都在同步貶值,而步伐最一致的正是人民幣及歐元,例如2016年3月中國及歐洲央行幾乎同時宣佈量化貨幣行動,去年美元的升值不是因為美國經濟強勁,而是因為各盟友紛紛貶值而「被升值」,我在去年7月已經撰文「美元被升值」這新常態。   美國在2014年量化貨幣因到了盡頭而停止,量化貨幣本質是搶掠,量化多了的錢就自己去用,但貶值的錢就由與美元掛勾的國家去承擔,美國更透過「剪羊毛」即「透過加息等手段回收美元,令原本依賴量化資金的國家出現了經濟崩潰,於是人為災難下,人們又再被迫搶購相對穩定的美元了」去再從中獲利,但是今次各國不單止不甘心再被剝削,更需要繼續用量化去解決經濟困境,美國剪羊毛失敗引致環球量化潮覆水難收,直至現行體制崩潰為止,筆者正是因為這量化貨幣的格局,所以多年來認為樓價必升,如果這個格局不變,香港面對的資金只會愈來愈多,樓價只會有繼續上升壓力。   文章寫到來這裡,有兩點有關樓市我要提出的,香港樓市問題其實很單純,面對的是資金泛濫,更正確來說是面對資金泛濫引起的「升災」,即因為樓價上升而引起的社會缺裂和衝擊,想減少「升災」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盡早讓更多人上車置業,「救得一個得一個」,所以筆者多年一直都鼓勵年輕人早上車,及提倡「買有風險!不買也有風險!」。   另一方面,過去的所謂經濟週期,正確來說應該是「以泡沫脹/爆循環為邏輯的經濟週期」,其實是虛假和人為的,都是美國的剪羊毛循環生產的過程而已,世人卻奉若神明,當了是一個天道的輪迴,這是迷信,其實經濟循環會不斷以新的方式出現,而不是一定以過去的泡沫爆破為週期,而事實上,量化出來的錢是真實的,而量化過程中很多國家亦會以「去槓桿化政策」去減低市場泡沫(包括香港的樓市辣招),借貸泡沫減少又如何會衍生借貸泡沫的爆破呢?   國際金融局面發展到這個地步,說到尾其實是西方舊式自由經濟進入了沒落,人性的進化已經挾持了舊常態經濟,令市場及社會利益的分享已被壟斷在小數人手上,而且出現入不敷支,歐洲及美國經濟都已經千瘡百孔,但是他們沒有追求改革去增加生產力,反而用量化貨幣去互相搶掠低迷的殘餘果實。   這個時候在西方不同國家追求的是如何量化得來副作用最少而得益最大,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及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出現得正剛剛好,一個巨大的工程及一個強大而願意同步貶值的貨幣,正正是歐洲借屍還魂的天機,只要人民幣同步量化,歐元就可以「印銀紙」來用之餘卻可貶值率大降,但當然這低貶值只是與貶值步伐相若的國家而言,對於和量化貨幣步伐暫停止的美國之間,當然是歐元貶值得來美元上升,因此,2016年美元就出現被升值的大勢,而這個被升值的背後,其實是包括了不少國家也同時放出美債,從數據已看到美債正被有組織的拋售,而美債市場也結構性改變中,當然,自己量化得來不續期美債,回收升值的美元,才是很多國家一本萬行的方案。   但如此一來,近數百年來是盟友的歐洲和美國,今次就放在絕對利益衝突的處境了,面對多國的經濟崩潰,歐元不能不繼續量化,歐元量化人民幣相信亦會亦步亦趨,而愈量化就等同向美國剪羊毛,無論美國如何反擊也好,顯然我們看不到環球量化貨幣停止的一日!愈量化樓價上升就愈高壓力,樓市辣招就要愈出得狠,市場泡沫卻也愈少,我們又怎能等到泡沫爆破的週期呢?   香港樓市唯一可以出現的調整,就是美國的經濟爆破,我認為美國無論債市、樓市,當然包括股市都有極高的泡沫,在這個情形之下,作為總統的特朗普竟然簽署行政命令放寬金融業監管,倒行逆施,我極擔心今年內美國的經濟是出現爆破,我認為作任何的投資都應該準備這個風浪,不過,我要提醒一點任何經濟體系出現動盪,包括美國和中國,雖然第一個回合是會衝擊全球市場,但是資金都會在第二個回合流入香港,就好像英國脫歐事件一樣。   香港即將出現新一任特首,但是誰人做也好,其實都要面對國際金融的滔天巨浪,在資金泛濫下,新特首是阻擋不到樓價的上升,投資者不應有過份的期望。   最後,我想忠告置業人士不應該等,因為在這時勢等的風險很大,等樓價跌等同賭博,量力而為入市才是自己控制自己的命運,如果金錢不足以買最理想單位的,就應該及早退而求其次。   我們看看政府公佈2016年最新的動工量及落成量,我們會發覺三房單位是愈來愈不足的,而零房及一房的樓花單位亦太多,這些零房及一房的小業主,將來會搶貴兩房的單位,二手的兩房及三房單位在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我都認為仍充滿上升的壓力的。 當然,我自己近年都有買入民生舖及甲級寫字樓,我認為這些都是長遠贏面極高的投資項目,希望本文可以給到讀者更多觀察市場的角度。       *轉載自2017年03月份的信報財經月刊 汪敦敬 祥益地產總裁,2009年金融海嘯之後集中撰寫新常態,多次在樓市淡靜的時候大膽預測樓價會不斷上升,強調「買樓有風險,不買樓更有風險」。2014年初更發表樓市「先跌後升」評論,是香港傳媒都認同的最準確樓市評論家。汪總創辦的祥益地產為本港新界屯門的最大一家代理,祥益地產樓價指數更被傳媒廣泛應用。

[‪汪敦敬‬] 地產年內有調整無跌市 (2017/03/16)

  到了今天,世人已不得不承認環球經濟的重心其實在東方的中國!我們對市場的思維及邏輯也應作一定的改變,過去幾年,西方社會的週期性經濟概念可以說是完全不管用(起碼在香港樓市上)!有些人因為市場的發展不合乎過去認識的邏輯及他們的估計,於是便評論現今市場為不正常!但是與其一年復一年不斷用不正常去質疑市場,為何不找出市場上的「新正常」及新邏輯出來!?繼週期理論後,現在仍有不少人用「波浪理論」的邏輯去等待樓市「牛三」的出現,我認為這個概念是充滿了「不買的風險」的!   筆者在今年雖及早為樓市發出預喜認為樓價有超越大多數人的評估將會以兩至三成為升幅,但我認為「樓市Halloween」(因悲觀情緒造成的市場衝擊)一樣會在今年稍後時間出現!但希望到時大家不要以為這個就是「牛三」引起的跌市,這個可能其實是一個鞏固期!筆者仍然認為可見的將來,香港樓價仍然是不斷向上甚至在幾年內倍增的!當然筆者的概念是充滿了「買的風險」的!讀者若入市必須做好風險預備及「買完就下跌」的期望預算,當然,筆者更負責任的做法,是深入談論有關的理論基礎,然後讓讀者參考正反兩面觀點後去由自己決定,我對時代的轉變有以下的分析,希望與各位分享。   過去二百多年來,資本主義的歷史其實就是繁榮與危機的交替!也是生產突飛猛進後再突破崩潰!熊彼德認為「資本主義的創造性及毀滅性是同源的,必然在週期性危機中發展,資本主義就是一種創造性破壞」,而中國式的經濟就是主張將以上不穩定性的泡沫抑制、修改、甚至去除!所以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實是不存在「牛三」,甚至乎性質是與熊市及牛市不同的,這種中國特色的經濟,筆者就以「龍」來形容,龍的經濟市場形態我認為只有兩期,是「龍市一期」及「龍市二期」,「龍一」就是宏觀調控下的調整完成後的重新起步,政府這時是進行放鬆限制的階段,令到市場可以重新向上發展,「龍二期」就是經濟發展到開始出現泡沫的時候,於是政府就再出手宏調,抑制泡沫及投機氣氛,在「龍二」之後下一個階段就會回復去「龍一」,如此類推,不斷循環,所以中國式的經濟只有龍一、龍二,沒有牛三,我認為未來泡沫爆破只會繼續在歐美經濟範圍裡發生,如果中國是新常態的話,那麼歐美就是OLD SCHOOL了!以中國式經濟為體系軸心的城市,將來沒有太大的泡沫風險,市場只會較多潮水漲退的風險,或有關政策的官員有可能判斷犯錯的風險。   當「龍二」資金流出及受管制的時候就是樓市調節期,香港人未來要習慣中國式的調節,即是因宏調及「收水」引起的市場衝擊了!     *轉載自2017年03月15日的大公報 汪敦敬 祥益地產總裁,2009年金融海嘯之後集中撰寫新常態,多次在樓市淡靜的時候大膽預測樓價會不斷上升,強調「買樓有風險,不買樓更有風險」。2014年初更發表樓市「先跌後升」評論,是香港傳媒都認同的最準確樓市評論家。汪總創辦的祥益地產為本港新界屯門的最大一家代理,祥益地產樓價指數更被傳媒廣泛應用。

[‪汪敦敬‬] 中資湧港搶地 反映經濟新格局 (2017/03/14)

    世事變得太快,無論思想還是局面!人們從「等跌」改變為恐慌性入市!香港亦由市場的主導,卻因為欠缺對流互動的能力,在以中國為重心的新國際藍圖中,陷入了被動及競爭力不足!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全國人大會議宣佈了粵港澳大灣區的計劃,有關計劃其實是將廣州配合港珠澳大橋及高鐵等高效率基建將五、六個CBD聯在一小時的生活圈中,這是遠超倫敦、紐約等舊有大都會模式的超級經濟引擎!屯門天水圍成為了國際大都會的重鎮,但香港人其實還未知寶,即使樓價最近有破頂之勢,但是屯門樓價仍然是大幅落後於基建較遜一籌的新界東,顯示基建的價值仍未在價格上反映!   在以一帶一路為首的新基建格局下,世界將會由海權社會變化為陸權社會!而點對點的運輸就會改為每一個車站都會有貨上落的物流主導!有關的成本會大量減低,但是得益的面和人會大量擴大!更加重要的就是,這個物流主導會產生對流衝擊,一切事物會在與世界聯系接通下重組,對流能力強的地方和人就會得到大的優勢!你認為香港準備好沒有?在這個新的對流世界裡面,更加會衍生了新的金融局面,既然水是流動,自然會水向低流!即是說實力強的對手會湧去實力弱的市場去佔據,價格高的購買力會湧去價格低的購買力去佔據,這個水流效應現在已經正改變香港了!   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未通車資金已經湧來香港,最近香港地皮不斷被內地發展商所奪得,背後不單是金錢多少的問題,還牽涉世界和經濟模式的改變,當香港樓價停止上升的過去數年,如果另一個地方或者另一個社群,他們可以在樓價大升之餘仍然可以減除泡沫的,就等於我們的競爭力被比了下來,那我們的資產會被人「買起」就是理所當然且會繼續發生的事了。   在香港年輕人抱怨難以置業的時候,開始見到有南亞裔的人士刻苦儲蓄買得私人住宅,各位,我們是否應該好好深思一下。     *轉載自2017年03月10日的經濟日報   汪敦敬 祥益地產總裁,2009年金融海嘯之後集中撰寫新常態,多次在樓市淡靜的時候大膽預測樓價會不斷上升,強調「買樓有風險,不買樓更有風險」。2014年初更發表樓市「先跌後升」評論,是香港傳媒都認同的最準確樓市評論家。汪總創辦的祥益地產為本港新界屯門的最大一家代理,祥益地產樓價指數更被傳媒廣泛應用。

[‪汪敦敬‬] 資金流向才是樓市關鍵 (2017/03/07)

    近期出席很多塲合都有人問我:「汪生,樓價真是上升三成嗎!?」可能我相對上早一步配合了市場的變化,我的一篇文章「小心樓價大升!」,得到了市場的熱烈迴響及傳媒報導,同業之後亦陸續調整了對市場的預測。但我個人並不希望市民只是記得我文章中「樓價升三成」這個片面訊息,事實上,我文章是如此去描述的「預算今年樓價是有條件上升兩至三成的!當然我一直認為美國在2017年經濟有機會會泡沫爆破,這可能會減少香港10-20%的樓價上升幅度!但縱使再加上這個衝擊,今年整體樓價上升仍比本年1月1日的時候要高!」 我在文章中這個訊息是希望當時主流看淡的市民是明白「升災」的利害,「等」實質是沽空港樓。我更對美國經濟有特別差的期望及預算,筆者不是金融專家,但作為樓市專家,在過去幾年評估樓市能準確一定程度是因為抗拒美國的迷信和面對中國的興起。如果撇開傳媒的報導的標題去看,看回數據及圖表,美國可能是人類歷史以來最大的一個經濟泡沫,我認為已經進入一個迴光返照階段,等待一個下跌爆破的契機!傳音樂盒遊戲其實已經開始!   未來我們要關心美國的資金流動,特朗普剛宣布了一萬億美元在全國發展及改善基建,更大手筆增加軍費,請問財政緊絀的美國錢從何來?如果有關錢是由再量化貨幣而來的,樓價會無情的繼續上升,不會因為你的感情而靜止,但是如果特朗普他有辦法將滯留各地M2及M3的美元調動回國作貸款去救險的話,那美國便有得救,當然這樣做就會給予機會人民幣及歐元進一步量化進佔國際市場,從而溝淡美國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但這個是收拾殘局及面對現實的落地方案,特朗普行哪一個選擇也會影響香港樓市,但我要認為兩個選擇都不會引來大幅加息,我們不需要等待結果,在過程中我們的M3數量增減的趨勢會給了一個真相。   數風雲!還看M3!   *轉載自2017年03月03日的經濟日報     汪敦敬 祥益地產總裁,2009年金融海嘯之後集中撰寫新常態,多次在樓市淡靜的時候大膽預測樓價會不斷上升,強調「買樓有風險,不買樓更有風險」。2014年初更發表樓市「先跌後升」評論,是香港傳媒都認同的最準確樓市評論家。汪總創辦的祥益地產為本港新界屯門的最大一家代理,祥益地產樓價指數更被傳媒廣泛應用。

17歲既仔女可唔可以買樓? #1273

諗SIR: 你好,本人已讀完你的著作。準備報讀課程。   背景: -家父退休,名下擁有一層私樓,早年買落,市值450萬,已供完, 每月收租12000元 -家母退休,名下擁有一層居屋,未補地價, 早年買落,白表價市值450萬,父母自住, 已供完 -本人名下擁有一層私樓,現銀行估值700萬,2014年8月買入,5成按,2014年8月連租約買入,交易價為540萬,今年8月鬆綁, HIBOR PLAN, 分30年還, 月供9800-10000元左右,現有租客,每月收租17500元 -太太名下擁有一層私樓,現銀行估值740萬,2016年年中低位買入, 4成按(由家父出資), 現與本人自住, HIBOR PLAN, 每月月供14000元左右,由夫婦二人攤分供款(各7000) -本人收入為每月25000元, 自僱人士, 穩定收入(稅單) -太太為公務員, 每月收入34000元, 按年加薪 -本人有一名弟弟, 今年5月大學畢業, 暫未有收入 -本人未有子女。 -本人和太太現儲蓄連股票只有約30萬港元,有兩份醫療保險。沒買基金。   問題: 1.本人想問如何整合手上資源, 去買多一層私樓(用弟弟名)? 2.假設弟弟想買樓, 畢業後收入約每月14000元, 應集中什麼類型的樓盤及地區,以買來收租? 3.諗sir有無其他投資意見, 以整合/最大化家中擁有資產? 為資產進一步增值? 新年快樂! 黃先生敬上   ANSWER: 一個60歲既人已退休擁一千萬淨值資產,同一個25歲月入$25000既後生仔,邊個可以問銀行借多D錢? 答案是: 後生仔 主要原因在歲數,逼使佢地要行唔同的審批模式。由此可見年歲在理財決策上十分重要,但讀者竟未提供。   這只好怪,筆者寫了四本書,讀者又話佢睇完,咁應該係筆者寫既野點化唔到民眾。又或者是論據單薄,內文不值一看是也。   咁,究竟點先可以有效咁將理念傳遞比讀者,好不再浪費他們時間?   只好說,交返比佢地阿爸阿媽自己教。

Read More

【金SIR@now財經台20170109】陳建良:港股春節前續受人仔影響 (2017/01/09)

20170106 now 《名家給力場》 陳建良   港股春節前續受人仔影響   港股2017年開局四個交易日,三升一跌。恒生指數昨日重上20天線,今早再收復50天線。   獨立股評人陳建良認為,港股不存在坊間所說的「#1月效應」,走勢完全受制於人民幣匯價,現時恒指走勢向好,主要受惠於人民幣炒家被狙擊,短期而言,匯價可望轉趨穩定。他認為,農曆新年後,投資者焦點將由人民幣貶值轉移至公司業績。   此外,內地霧霾問題嚴重,惟 #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於2016年下半年持續復蘇。   陳建良認為,內地力保經濟增長目標跟環保問題並非魚與熊掌,去年12月PMI升上四年高位,僅反映內地需求較預期強勁。     作者簡介: 陳建良(洋名KL) ,人稱金Sir, 曾任職基金經理,主管資產營運,位至公司董事; 於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旗下基金獲+20%年度業績回報, 增長淨值率創下當年同業最高,自此廣為基金界所認識。 KL曾在世界500強企業擔任中高層管理人員, 是學術與實戰雙軌並行的主義者, 他主張公司業務應不斷與現代科技融合, 藉以優化公司營運效率及提升市場競爭力。 KL現為財經報刊及節目專訪的熱門人選, 其撰文散見於《信報》專欄, 亦數度為《經濟一週》封面專訪人物, 最近在now財經台《名家給力場》擔任客席嘉賓。 擅長以微觀現象捕捉大市及行業方向的KL, 著有暢銷書《財經拆局》及《微觀看勢》。    

【金SIR@now財經台20161216】陳建良:美元強人仔腳軟 港股成磨心

【金SIR@now財經台20161216】陳建良:美元強人仔腳軟 港股成磨心   作者簡介: 陳建良(洋名KL) ,人稱金Sir, 曾任職基金經理,主管資產營運,位至公司董事; 於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旗下基金獲+20%年度業績回報, 增長淨值率創下當年同業最高,自此廣為基金界所認識。 KL曾在世界500強企業擔任中高層管理人員, 是學術與實戰雙軌並行的主義者, 他主張公司業務應不斷與現代科技融合, 藉以優化公司營運效率及提升市場競爭力。 KL現為財經報刊及節目專訪的熱門人選, 其撰文散見於《信報》專欄, 亦數度為《經濟一週》封面專訪人物, 最近在now財經台《名家給力場》擔任客席嘉賓。 擅長以微觀現象捕捉大市及行業方向的KL, 著有暢銷書《財經拆局》及《微觀看勢》。      

預期加息之下,理財要注意的事 #1244

    已經買樓的人,在加息之下,將要有什麼部署? ANS: 單是加息一項不足令樓市下跌。加息意味業主供樓成本上升,可以我們在假設借400萬攤30年還而年息1.8%,月供$14388。如累加息2%即年息3.8%,按揭供款升至$18638。在月供只升三千餘元之下,業主冇原因要賣樓,故市面不會多了放盤致使投資向下。何況在印花稅對有住宅者已加至15%情況下,放走物業再買代表要付數十萬印花稅,那很少業主會因要月慳幾千而承擔潛在數十萬稅項。   想買樓的人做按揭,應有什麼部署? ANS: 不少人的答案是叫人做定息按揭。可是香港定息按揭計劃條件對借貸人不好。相反本人建議買跟利率同升的ETF去對沖利率再升而引致的額外支出。可考慮STPP,過去半年已升12.15%   未買樓的人,在什麼情況下可入市,有投資物業的,是否建議沽出? ANS: 有投資物業的除非超過3間樓,否則不應沽走。在香港一住宅自住兩間收租可保美好退休生活。租金可隨通賬上升而令退休人仕更有預算,相反股票同年金都唔係。若持有4間樓或更多可趁高減持。 至於未買樓既人,只要買樓不用超借貸力六成,仍建議買入   你經常建議運用借貸能力將物業加按投資,在加息環境下,是否仍然可做? ANS: 加息會令不少高收益債的價格上升,這在2005-07年上一加息周期已可見。或各位可從16/12至20/12的NYSE:JNK對比NYSE:TIP之表現,留意到加息下高收益債比國債波幅更低,更宜在加息周期持有   加息下一些收息的產品,如債券等價格會受到影響? 是否仍建議投資? ANS: 加息只令高評級債之價格下跌,惟筆者在收息課程所授的債券評級較低,可派10%息更少受加息影響   加息下一些保險產品,會因加息而令借貸成本上升。 是否仍建議投資? ANS: 保險產品之紅利一般跟隨利率上升,故套利誘因仍然存在。  

美國加息對直債債基之影響#1239

昨晚美國加息1/4厘,符合市場預期。香港上午股市錄得300點跌幅,至於筆者在收息堂提及的直債同債基、究竟會否因加息而下跌呢?   昨晚是近10年來第二次加息,再一次明顯的美國加息週期在2005-2007年。下圖顯示其一債基之價值,當年不但沒跌反而仲升(2005: +8%, 2006: +12.6%, 2007: +5.9%),到2008年金融海嘯,一年跌32%不足為奇。當年匯豐股份都由100蚊跌落$28,筆者確實在當時難找到投資物予你是「反地心吸力」大熊市仍可賺的。故下圖(特別找出2010年的資料)展示了三點: 債基方案在加息週期更是利好 債基方案係唔保本既。如要保本請買ibond,唔好搞什麼收息101上堂黎收10-20%啦 債基之波幅比股票一般為低。這是很理所當然,擁有債基代表到期可收回本金,擁有股票是屬公仔紙,股權可以攤薄而紅利可以唔派。 為什麼加息不影響債基又或更為利好? 試想想美國下年共加息1%,香港有聯繫匯率點都要跟,即係2017年尾話唔定入匯豐有職員同你講三個月定期年息有2%。在此情下一般反應為: 賣走ibond,因3個月定期都有2%那何必揸ibond收1%呢? 何況通賬率都未必過3%。又或賣走一d收息股如中電,中銀香港(其實股票根本唔應該買黎收息)。因定期都有2%那又何必冒股市波幅買中電只收4%?   但,你係唔會因定期息高而賣走你隻東亞直債、又或恆大直債的。因為東亞派8%一年而恆大派9-10%。你買個陣就知有一定風險要冒。比得近10%你收肯定唔保本又或年期要長,是但中一樣。我地稱呼恆大呢類公司債同定期為「沒可類比性」、而加息主影響銀行定期同國債息率,故公司債或一些收10-20%之工具不因加息而價跌。反而加息代表經濟好,公司倒閉率下降,投資人更願意搶入公司債。   當然,國債就很受加息影響。故不同收息物會因加息而有不同程度影響。看下表見昨晚宣佈加息後不同類型的收息物之升跌。JNK係公司(垃圾)債,跌0.31%,相反TIPS代表美國國債,跌0.81%。咁即係尋晚「垃圾」既表現仲好過美國國債,你點解釋先? 筆者就係上幾段文字解左。至於有評級的債券BND就跌0.41%,即係好評級既野仲跌得勁詔過JNK BOND,其實市場都已反映緊筆者既分析有冇道理。至於美國經濟是否真向好? 睇到WIP跌得唔少,指市場認為通賬唔升而只利率會升,滯賬出現機率頗高。從下方比較得知市場參與者對後市有咁睇法。最尾講跌得最勁既,係REITS,VNQ跌1.83%。我地已在近呢1個班次的收息101教授同學點做同類型既DAILY CHECK,不斷在新班次新增內容。 曾幾何時有人在專頁留言與筆者討論領匯(0823)是否息口敏感股。筆者指出領匯很受加息影響,因定期同領匯很有類比性。至於個位仁兄就話佢買領匯賺到好多錢,所以唔係息口敏感股咁話。用佢個邏輯,即係誠哥賺到錢,佢講野一定冇錯,佢話太陽由西邊升起都係正確的! 哈,不過睇返而家香港社會情況,誠哥因「有錢就講乜都o岩」真係有人當真。我地睇返數據,今日(12月15日)領展(0823)穿底破$51.1。上兩次見$51都用大陽燭升番,今次如見$50,確認再跌尋底。其實好似筆者呢類唔係點買股票既人,見到0823由10月開始一浪低於一浪既走勢(見上圖),就當點唔貼市都會識走。至於0823唔係跟市跌,係近月吹加息後已比大市跑輸。見下圖同匯豐銀行(0005)比較,匯豐升9.42%而領展跌8.96% 各位參與股市既朋友,勿用個人經驗當作投資分析,仲有連基本睇圖或經濟概念都未攪好既,懇請你咪將血汗錢倒入股市等人賺啦,收下息算啦。 最後恭喜星期二上左ETF堂又留低發問既同學,好知機咁問我有乜ETF係加息既時侯會價升既。原本諗住星期五教而在星期二提早說明了。昨晚升3.42%。半年已升43%(見下圖),原本加息都有野可買。投資物的編號及原理留在ETF課再談。上次ETF堂情況見下方VIDEO。在VIDEO見到既學生都係A區既,正向我。如買B區位就背向我。A/B區價格一樣、而A區先到先得。收息101/1月班只餘少量A區,再遲報只有等2017/3月或B區位。至於1月收息103只有B區。謝謝

使用諗Sir獨家按揭進階計算機,Powerteam成交實例請到:https://buyhouse.com.hk

wtsapp ico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