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雙倍印花稅

物業利得稅、物業印花稅、投資8個階段

>>>按此回上篇 你好; 5月入了太子及深水步單枝,共4.26MIL, 首期給了三成多,按揭共2.8MIL 問1. 想問那個融資安排好些, PLAN A:做十年按揭,月供26000,扣除租金收入仍要供12000. PLAN B:做25年,可抵鎖供款,還有少量現金流。 個人想PLAN A, 因為家庭月入十萬,兩年後其中一間的欠款只餘1.1MIL,憑價劵和價劵基金收入加儲蓄可FULL PAY 其中一間。 問2. 如果不FULL PAY, 便會將資金買入多間,到底開公司, 以公司名義買,還是用個人名義買多間,兩者都要給額外或雙重印花稅,但那個著數? 問3 第二層物業的首期是賣掉現有投資換來 PLAN A: 50多萬人仔定期, 每月可收1300港紙息加升值預期 PLAN B: 60多萬高收益亞洲債券,每月可收5000幾港紙息加2017年到期,會收到10多萬港紙息差。 煩請給予意見   ANSWER: 再一次提出,港人的個人投資周期中8個階段 1. 個人特質發展 2. 儲蓄階段 3. 投資工具試用期 4. 擴張借貸 5. 二度擴張借貸 6. 退出部署 7. 去槓桿階段 8. 穩健收息保養期  詳文見: http://homebloggerhk.com/?p=8453     要解答讀者應否做十年按揭或廿五先按揭,先要知道讀者現在是需要擴張借貸還是逐步去槓桿。如果讀者是四十歲以下,除非已成李生手下猛將,否則借盡去擴張借貸,努力產生被動收入去產生財務自由是必須的。這符合了諗樣提出用時間去貶抑債觔這原則,亦利用港元時跟美元長線貶值這背景。所以做PLAN A想快手清還,實在不須,應有債就拉長還,最緊要搵個好租客,令你正現金流不曾中斷。  

Read More

買賣村屋再加私貸之新辦法

諗sir你好! 睇左諗sir個blog大約個幾月, 今日抽左時間例出想問既問題, 望諗sir指點一下小弟   小弟31歲, 女友30歲,月入我是36K女友約$22K (共$58k), plan 2014尾 / 2015年頭結婚, 我地都係港島區返工, 人工每年大約有5-8%加幅, 最理想係結婚後可以住係間村屋,貪可以同狗狗一齊住。由於父母住係馬鞍山居屋,所以睇中西沙至帝堡城或遠至大圍的村屋。      本人資產如下: 基金儲蓄共: HK$300,000 流動資金: HK$50,000 扣去所有什費, 家用, 保險, 每月能儲蓄 : HK$5,000   女友: 基金儲蓄共: HK$100,000 流動資金:HK$500,000 每月儲蓄 : HK$8,000 女友家住港島居屋,是女友和母親名下的。 問題如下: 1.    自知收入不算高同儲蓄不多, 結婚都可能用左大約$20餘萬多, 我問過好多agent話村屋只可做五成按揭,如果咁我而家唔夠首期,係咪真?   2. 因為唔夠首期,香港按證亦不肯做二按借到85%,我有咩方法可買村屋?   買村屋有咩要注意呢? 如果我一定要聯名同女友買私樓,因女友是「有樓人仕」,係咪做唔到九成按揭?   自知投資技考不高, 只會做基本基金儲蓄, 但睇多左 homeblogger 後識多左d樓市上既野, 多謝諗sir俾到大家寶貴意見, 謝謝!  

Read More

「港人港地」很失敗?

昨天啟德新發展區的兩幅「港人港地」地皮揭標,中資背景的中國海外(688)以每幅22.7億港元投得,合共45.4億,投資額接近90億。兩幅地皮的合共可建樓面高達88萬呎,最少建1,145個單位,本港樓市又有新焦點。   港府自2012年起,引入買家印花稅(BSD)就是為減少外來,尤其是內地的資金流入本地物業市場,試圖降低市場的整體需求,加上金管局收緊按揭,再有雙倍印花稅(DSD)的實施,逾千萬樓價的豪宅市場已經降溫,前數月傳媒倒轉炒作,狂報「壞消息」。   不過上車盤只是輕微跌一浸後,又再企硬。最近有位教書的朋友,希望結婚前先置業,從筲箕灣,搵到九龍灣、再入沙田,最後去到馬鞍山,才找到一些心水單位,可能市場「貼價」沽盤仍然不是太多。   雖然教師朋友有需求,但遲遲未下決定,就是擔心政府隨時會再出新招,打壓樓市,一買即做「負資產」,暫時可以做的就是,盡量買細一點、遠一點、平一點的,留下彈藥,如果未來樓市真的狂跌,才換回心水地區的單位。   「港人港地」很失敗? 回到中國海外買港地,有批評指,內地資金在變本加厲,不單止在港買單位,而且買地皮,再弄麵包賣給港人,實行賺盡港人錢。但值得注留的是,今次有29份標書競爭,而中海外出的價錢最高,隨時會中「贏家詛咒」,即「買貴地」,中海外於1997年,已曾中招高價買入赤柱地皮,那時它的合作伙伴,還搞到財困,最後得到家族支持,才渡過難關。   另外有評論指,地價每呎五千元,建築費每呎二三千元,再加上利息及利潤,預計開售時實呎價錢逾萬元,即500呎單位要賣500萬,不是港人能負擔的,整個「港人港地」政策非常失敗。不過並沒有提到,華懋以13億奪朗屏站南地皮 ,呎價只是2,876,較鄰近地皮低12%。   其實「港人港地」政策,限制未來可持有的業主,已減低市場需求。這個計劃並不是居屋項目,計劃七折售樓,成敗不應該只是以「預期開售價」而論。試想想,換轉元朗的地皮,引入「港人港地」條款,土地呎價可能跌至2,500元,加上一堆成本,預期實呎少於八千,那就是成功的政策嗎?現時政府的確是問題多多,但有時批評也要講一點道理吧!點計都好,條款怎樣也對港人有利呢。   至於高樓價問題,兩年幾前開始,已經寫過很多次,政府一日不大力開發新土地,更改郊野公園用地又好,填海又好,物業供不應求的問題,不會自然消失的。如果等待需求消失,而不增加供應,那就只好期待香港經濟進入衰退,但那不是大家想看到的。 SOURCE: http://www.snb.hk/blog/front/blogindex.aspx?blogid=27293

慢速致富 起步有法(答)

>>按此看問題 對不起,筆者知你心急但由於要對其他發問者公平起見,只能在兩星期多後才回覆。於投資銀行工作,可能令你於市況差劣時連錢都借唔到,所以買入面積較少之樓宇開始供樓,實為踏實致富之第一步驟。   香港人最想急速致富,但筆者觀察多年,想快而又能致富者比失敗者多99倍!能急速成功累富者,多數都避不過把早前賺得之財富盡數虧蝕,打回原形。所以本網教導的,是一個緩慢但成功率較高,利用時間助你累富之法。     現時在投資角度說,住宅價格只平穩發展。如果只是為投資作法,工商廈反而更有勝算。當然自222辣招後買入工廈所繳之從價印花稅已增,另外按揭只借樓價一半或更低,但香港有不少工業區正轉營中,今次政府打擊工廈市場,不一定是壞事。反而分出那些工廈之價格升幅是炒作需求,那些是真正有供求需要。我先假設你不是買入工廈來「摸貨」的,因上文已述筆者不懂教你快速致富之法,充其量都是和你相討如何在港求存。   買入「炒味濃」之工廈,可能令你單位終日丟空,沒有租金收入不能長守。到心儀地區看人流、觀察車出車入及單位友鄰,是買入工廈前之必要。買入住宅可能要旺中帶靜,但工商廈可是要大堂向正街、出入要方便(最好有通宵VAN),才會得到租客清睞,自然放租容易。地下車場可以停泊多少車輛亦是一因素,出面條街細而入廠之車大,加上如附近工商廈有同一情況會令條街經常「塞死」減低租值,觀塘有一處就因此趕走不少租客,又是你不到該處不知道。   在現時只借一半及縮減可還款年期下,買工廈變負資產之機會較低。但如觀塘最近有面向麗港城之新盤索價萬元一呎,不知會否在調整時跌至$5000,加埋近10%雙倍印花稅,你要多睇和用長線投資的角度入市。荃灣西,九龍灣有不少潛力而呎價未有像觀塘般大炒起。如你肯定要買住宅作投資,九龍灣相信是你提及過幾個地區中最有機會尋寶的。你可參考筆者在前文所言,最好係市比高位低至少一成時才入市,投資和工作一樣,是拚耐性等時機。當然時機唔係等就會到,是要由自己創造的。請先了解幾個地區和工商廈投資要點,令你更有勝算。

九龍跑羸,港島包尾 中原指數再創新高

  中原指數再創新高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21.64點,按週上升0.05%。公佈的指數,根據2013年2月18日至24日簽訂正式買賣合約的中原集團成交計算。當中有逾五成的交易是在2013年2月4日至10日簽臨時買賣合約,即2013年2月10日新春長假期前一週。   而港九新界西三區上升。新界西區指數連續三週創歷史新高,報102.82點,按週升0.81%,連升五週共5.27%。九龍區指數創歷史新高,報122.13點,按週升1.35%,連升二週共1.62%。港島區指數報130.82點,按週升0.21%。新界東區指數報118.18點,按週跌0.69%,結束六週連升。   政府上星期新招「雙倍印花稅」對樓價的影響,將在三月下旬公佈的指數中反映。

冰封樓市

新預算案中並沒有在樓市上再推新招,因上星期的樓市辣招,其力度不能忽視,已對樓市的成交有一定的影響,而政府亦要慢慢觀察成效。   政府於上周推新辣招,提高整體樓宇買賣印花稅率,以令樓市降溫。除針對住宅物業外,亦首次針對非住宅物業。新招增加物業市場的交易成本,政府期望新招能防範樓市風險進一步惡化。   其實,政府出招早已是有跡可尋,政府之前多次表示當樓市過熱時,就會毫不猶豫地出招,而在梁振英發表施政報告後,樓價以繼續上升來「回應」這份施政報告,因此,政府出招是意料中事。而上星期政府出招後更表示「今次推出雙倍印花稅後,政府會緊密觀察其成效,在有需要時作出適當調節」,其實政府在暗示,將來好有可能會再出招。   但出招不代表能令樓價下跌,回顧之前政府多次出招,每次出招後不久樓市又重拾升軌,這是由於最根本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即供應與需求,在過去的出招當中,有部分的確令需求減少,但亦同時令供應減少,而有些情況,只能令需求推遲,並不能將需求消滅。而上星期的出招,亦有類似的味道,可說只是權宜之計,而政府其中一個目的其實是盡量買時間,令現時的市場資金過剩及供應不足環境下,盡量將需求推遲。   其實,政府出招的目的不一定是要令樓價下跌,因為政府其中一樣想做到的,就是「冰封樓市」,盡量令樓市的成交減少,目的在於減少金融體系中的風險。假設樓價在這刻逆轉,在現時價位買入的業主就等同「中伏」,亦很可能成為負資產,而政府正是想令「中伏」的人數盡量減少。   因為負資產對整個香港的影響可謂不少,當負資產增加,不只對銀行體系造成風險,亦令香港的消費市場、就業市場衰退,亦令香港經濟受影響,造成惡性循環。因此,接下來政府仍會用這種風險意識來針對樓市,在供應遠水不能救近火的情況下,用手段盡量將樓市冰封。

使用諗Sir獨家按揭進階計算機,Powerteam成交實例請到:https://buyhouse.com.hk

wtsapp ico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