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地區車位之選】11.12.2018

 

圖: 大批市民排隊買政府停車場月票(明報)

 

政府的房屋政策除了扭曲住宅市場,現時更扭轉車位市場。政府近年搶地起樓,不少原有作出租的政府官地被收回,引致爛地車位不足。本港車輛數目持續上升,泊車位短缺情況近年愈趨嚴重,帶來各種影響,除了導致車位短缺地區價格及租金上升,違泊現象更有增無減。

有傳媒翻查規劃文件,發現政府在2002年曾預計2016年香港仍有足夠車位,而15年來政府先後4次大幅調低屋苑的車位比例,導致新落成住宅所配置的車位大幅減少,反映政府嚴重錯估車位需求。

自2006年起,香港私家車數目急增,由約40萬輛急增至現時約58萬輛,升幅逾四成。相比之下,泊車位同期只增加不到10%,至今有約66萬個,顯著落後車輛升幅。面對車位嚴重不足,政府稱主要透過私人發展商及房委會在項目提供泊車位,但新落成的樓盤卻只獲配置少量車位,例如旺角豪宅「麥花臣匯」,近300個單位,卻只置配6個車位,令人質疑香港規劃是否存在失誤?

於2014年落成的麥花臣匯,與去年落成的Skypark住宅與車位比例分別高達49:1及18:1,即平均每數十戶人爭一個車位。於十年多年前,同屬旺角區於2003年前落成的凱旋居、長旺雅苑、別樹一居,住宅與車位比例介乎3:1至4:1,車位分配相對較為充裕。

麥花臣匯住戶許生向記者傳媒表示,難以理解屋苑配置極少車位,目前6個車位更被撥作商戶上落貨用,住戶只能使用附近停車場。

由於規劃處修例,現時新樓提供的停車場位置,將被計入地積比率。換言之,估計發展商會盡量避免起車位,只勉強附合地契要求便可。另外新樓提供之車位數目為: (#通用泊車標準)*單位間隔因子*地積比率因子*地點遠近調整比率

#通用泊車標準為按比例每6至9個單位闢設1個泊車位

*地積比率: 例如3000平方米的土地,如樓宇建成後總建成面積(住宅加車位面積)為9000平方米,地積比率為3.0

下表部份節錄運房區的資料

通用泊車標準

(GPS)

通用泊車標準

(GPS)

按比例每6至9個單位

闢設1個泊車位

需求調整比率(R1) 單位總樓面面積 ≤40平方米 0.4
需求調整比率(R1) 40<單位總樓面面積 ≤70平方米 0.7
需求調整比率(R1) 70<單位總樓面面積 ≤100平方米 2.1
需求調整比率(R1) 100<單位總樓面面積 ≤130平方米 5.5
地點遠近調整比率(R2) 在火車站500米半徑範圍內[見註釋(4)] 0.75
地點遠近調整比率(R2) 在火車站500米半徑範圍外[見註釋(4)] 1.0
發展密度調整比率 (R3) 0.00<住用地積比率≤1.00 1.30
發展密度調整比率 (R3) 1.00<住用地積比率≤2.00 1.10
發展密度調整比率 (R3) 2.00<住用地積比率≤5.00 1.00
發展密度調整比率 (R3) 5.00<住用地積比率≤8.00 0.90

換言之,起得越多細單位,該建築物提供越少車位。亦即納米樓重災區同時是車位供應不足區。你知而家細單位都賣500-1000萬,細單位業主有揸車需求唔奇。此為政策與現實脫節之地方。

另外有地鐵的地方,而樓又賣貴的,正正就是車位供應失衡地。而家不少地鐵新盤如南昌上蓋、荃灣上蓋、九龍站都賣好貴,而該處業主未必有搭地鐵習慣,車位需求殷切。

根據2017年5月19日,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就泊車位政策的討論文件(http://www.legco.gov.hk/yr16-17/chinese/panels/tp/papers/tp20170519cb4-1021-9-c.pdf) ,有下列數據:

可見2006-2016私家車數目升很快,而車位(661,931)將位不應求。當然10架車可能7個位就夠,因為車位夠唔夠要計埋平均路面車速去睇睇行駛中既車究竟會留係路面幾耐。惟筆者只在探究何區的車位較有投資價值之原則下,筆者列出了幾面思路:

 

納米樓重災區: 九龍城、灣仔、深水涉

新樓建城多的地區: 荃灣、九龍城、元朗、將軍澳

私家車車位數目少的地區(見下表): 灣仔、深水涉、油尖、黃大仙、荃灣、北區、離島

 

離島同北區始終地方大人口密度低,在車位之需求上應比其他區份少。

衝量過上述各點,筆者看法是荃灣、灣仔、深水涉的近地鐵之私人車車位較有投資價值。

 

 

(以上純屬作者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使用諗Sir獨家按揭進階計算機,Powerteam成交實例請到:https://buyhouse.com.hk

wtsapp ico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