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觸碰了美國利益的底线

導言: 今天是克里米亞公投、大家不要少看此事延伸之後果

凡觸碰美國最核心利益的國家,不是遭到軍事打擊就是嚴厲制裁;不是发生動蕩就是发生經濟金融危機。這難道這僅僅是巧合嗎?

 

作者: 時寒冰,著名經濟評論人

美國QE3的正式推出,吹響了全球貨幣寬松的集結號。9月14日晚間,美聯儲正式公布了其最新的貨幣政策:延長0~0.25%的超低利率期限至2015年中,與此同時,還推出進一步量化寬松政策:每月購買400億美元抵押貸款擔保債券(MBS)。

美元是全球性貨幣,美聯儲一啟動量化寬松政策,開動印鈔機,就會引发其他國家對于貨幣貶值的擔憂。尤其是新興經濟體,擔心又一輪通貨膨脹到來。

自從歐元問世,針對歐洲或圍繞歐洲发生的戰爭、動蕩、金融危機一直連綿不斷。当歐洲和歐元一起在戰栗中呻吟,美元已經王者歸來。這一點正是對美國最有利的結果。

從历史來看,一個國家要想坐上霸主地位,就必须高效率地完成”把金錢轉化成財富,再把財富轉化成力量”的過程,否則,這個強國一定難以長久維持其霸主地位。

債務是帶血的主线。如果弄清了債務主线在未來趨勢中的作用,就等于借助了一雙洞悉世界格局和发展趨勢的慧眼。

 

 

美國與歐洲在債務問題上賽跑:誰的債務危機推遲爆发,資金就會逃向誰,對誰就越有利,而美國在金融領域的強勢能力是遠勝于其軍事打擊能力的。因此,歐債危機的爆发,其實有其必然性。

在權力高度集中的時代,金融的獨立性顯然是不被容忍的,這就意味著,強勢紙幣只有在權力受到嚴格制約的地方才能誕生這個條件被絕大多數金融學家所忽視。

碰者死:美國的核心利益

在研究美國戰略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悟是:美國絕不能容忍他人觸碰自己最核心的利益,這是一條真正意義上的底线。凡試圖觸碰者,美國必重拳回擊,甚至不惜置其于死地。

如果我們不能理解這一點,就無法理解当今世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內在聯系;如果理解了這一點,則有助于发現更好的切入點,找到那條決定趨勢的主线這條主线不僅有助于我們認清過去,產生豁然開朗、醍醐灌頂的感覺,對未來的发展趨勢了然于心,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規避風險、把握機會。對于全球絕大部分國家而言,其位居第一的核心利益基本都是確保領土完整,而對于美國,這一點則退居其次。

 

 

美國不僅是当今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即使從历史來看,也從來沒有哪個帝國像美國這樣,對世界產生著如此大的控制力。其軍事、科技、文化等綜合實力,古今中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達到這种高度,可謂登峰造極。

美國所擁有的這种強勢地位,從表面上看,是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科技創新能力造就的,實際上則是與美元霸權互為基礎構建起來的。

從历史來看,一個國家要想坐上霸主地位,必须高效率地完成”把金錢轉化成財富,再把財富轉化成力量”的過程,否則,這個強國一定難以長久維持其霸主地位。

正是美元霸權帶來的對世界財富的操縱,才使得美國有足夠的財力发展軍事力量,大搞科技創新,而其優良的制度體系又最大程度地確保了合適的人坐在合適的位置上,每一分錢都真正用到刀刃上。美國資源配置的優化程度是其他很多國家無法相比的。

美國的核心利益是美元。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不單純是為了國防需要(当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敢侵略美國),也不是為了開拓疆土(美國沒有侵略他國領土的野心,這一點有别于俄國等以往帝國的做法),美國保持強大軍事實力的最根本目標之一便是為了確保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元不受到任何威脅。

只要保持美元的強勢地位,就確保了美國對世界金融的操縱能力,就確保了美國高效率地把這种操縱權轉化成力量的先機。

由此可知,歐元在1999年1月4日正式掛牌交易,同年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就開始對南聯盟進行了長達78天的轟炸,導致歐元一路下滑,2000年10月26日,歐元兌美元創出0.8225的历史低點。

 

 

貨幣要保持強勢,條件之一就是必须要有穩定的社會環境作為支撑,而美國對南聯盟的軍事打擊,給世界发出了最醒目的提醒:歐元的周邊環境并不穩定。

美國對其核心利益的強力維護,透過美國對伊拉克发動的兩場戰爭更容易看明白。這兩場戰爭即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又稱美伊戰爭或第二次海灣戰爭),兩場戰爭的結果截然不同。

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以美國為首的由34個國家組成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進行了軍事打擊,重創伊拉克軍隊,迫使伊拉克不得不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從科威特撤軍。如果美國趁勢推翻薩達姆政權,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但美國并沒有這樣做。

伊拉克戰爭就完全不同了。2003年3月20日,以美國和英國為主的聯合部隊正式宣布對伊拉克開戰,此役不僅將薩達姆政權的軍事力量摧毀殆尽,而且連薩達姆本人也被抓捕并絞死。

二者的區别之處在哪里?

海灣戰爭的起因是伊拉克侵占科威特,伊拉克這樣做的首要目的是為了還債!八年的兩伊戰爭,讓伊拉克負債累累:戰前還擁有外汇儲備370億美元,戰后就變成了負債700多億美元的債務國。伊拉克想通過吞并科威特,不僅把對科威特的欠債一筆勾銷,而且可以通過控制科威特的石油資源,償還自己所欠其他國家的債務。

伊拉克戰爭則是由于伊拉克直接觸犯了美國絕對不能容忍觸碰的最核心利益美元所致。

2000年9月14日,在伊拉克內閣會議上,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決定由一批經濟學家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來研究放棄美元,改用歐元或其他貨幣進行結算和外貿的可能性。該委員會隨后向政府遞交了可行性報告。

 

 

9月25日晚,薩達姆召開內閣會議,正式通過了這一決定。9月26日,伊拉克財政部長希克馬特易卜拉欣阿扎維宣布,伊拉克將停止一切使用美元結算的交易行為,改用歐元或其他貨幣。

希克馬特易卜拉欣阿扎維在聲明中說,伊拉克之所以決定放棄美元,是因為美元已經成為美國賴以主宰地區和國際政治與經濟事務的一個支柱。聲明唿吁世界其他國家也采取這一做法,以抗擊美國在國際政治和經濟中的霸權地位。

伊拉克的這一舉動立即引起美國的高度警覺和憤怒,因為這是第一次有國家如此明確地要挑戰美元的地位,這直接觸及美國最核心的利益。

美國與海灣國家在1974年達成”石油只用美元”結算的協議,不僅用石油取代黃金變成美元的新”錨”,確保了美元的霸主地位不受威脅,而且获取了石油的定價權,從而形成了現行的”石油-美元”的貿易結算機制,使能源的所有權與定價權相分離。

美國進而以此為契機,從貨幣與能源兩大領域入手,重塑并且牢牢掌控了全球的政治經濟新秩序。而伊拉克要挑戰的,恰恰是美國操縱世界以確保自身获取利益最大化的最重要的基石。

由于伊拉克的聲明并沒有透露伊拉克何時正式實施這一決定,而且歐元羽翼未丰,因此,美國并沒有立即動武。

看到伊拉克做出如此大的動作竟然風平浪靜,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便宣布了更明確的計划。2001年,委內瑞拉計划改用歐元作為石油結算,并用歐元作為儲備。

2002年4月12日,委內瑞拉发生了震驚世界的政變,查韋斯被廢黜。非常具有戲劇性的是,噩運與幸運之神同時落到查韋斯頭上,命大的查韋斯兩天后重新回到總統的位置上,查韋斯指責美國是這場政變的”黑手”。

 

 

這場政變也讓查韋斯變聰明了,此后,雖然他喊得很凶,但直到2005年,委內瑞拉央行美元和黃金在外汇儲備中的持有比重還是高達95%。 局勢到2003年发生了重大變化

2003年1月,薩達姆向全世界唿吁:所有石油需求國在向海灣國家買油時,不要再用美元,用歐元或者用其他貨幣都可以。

此時的歐元已經走出剛問世后衰弱的陰影,羽翼逐漸丰滿,對美元造成的威脅與日俱增。薩達姆的倡導無疑是在斷絕美國的后路。

兩個月后,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對美國而言,薩達姆倡導用歐元取代美元簡直就等同于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发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

2003年6月,伊拉克的石油銷售重新以美元計價。 因此,很多戰略分析家在分析伊拉克戰爭的時候,認為美國意在控制伊拉克的石油,這個結論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從美國的核心利益角度分析,其目的是通過戰爭,阻止歐元的擴張,確保美元的地位不被削弱。此役之后,美元才可以更大膽、更快地步入貶值軌道,稀釋美國快速增加的債務負擔(在此特指實際債務負擔)。

事實上,凡是觸碰美國最核心利益的國家,不是遭到軍事打擊,就是遭到嚴厲制裁;不是发生動蕩,就是发生經濟或金融危機。

当這种規律一再被驗證,我們還認為這僅僅是因為巧合嗎? 

 

 

歐元觸碰了美國的底线

一個非常值得关注的現象是:自從歐元問世,針對歐洲或圍繞歐洲发生的戰爭、動蕩、金融危機一直連綿不斷。

戰爭:1992年4月~1995年12月的波黑戰爭,1996~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2011年推翻卡扎菲政權,再到隨時可能展開的針對敘利亞、伊朗的軍事打擊,美國的對手逐個被改換政權。

動蕩:始于突尼斯的阿拉伯之春,逐漸蔓延到埃及、利比亞、也門,一直到敘利亞,至今沒有停息。

金融危機:從冰島危機到迪拜危機,再到歐洲債務危機,逐漸深化和蔓延,不僅成為讓歐洲惶恐不安的魔咒,也成為全球揮之不去的陰影。

当歐洲和歐元一起在戰栗中呻吟,美元已經王者歸來。這一點正是對美國最為有利的結果。

在美國財政赤字急劇攀升、飽受債務壓力的情況下,歐洲的債務危機越早爆发、越惡化,越有利于美國將全球的注意力轉移開,促使資金回流美國,從而為美國帶來亟须的資金,也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

 

 

債務是帶血的主线。如果弄清了債務主线在未來趨勢中的作用,就等于借助了一雙洞悉世界格局和发展趨勢的慧眼。因為債務危機,任何博弈的底线都在下移。這就是債務危機的特點。

具體到歐美債務問題,我們可以理解為美國與歐洲在債務問題上賽跑:誰的債務危機推遲爆发,資金就會逃向誰,對誰就越有利,而美國在金融領域的強勢能力是遠勝于其軍事打擊能力的。

因此,歐債危機的爆发,其實有其必然性。2008年,筆者在《中國怎么辦:当次貸危機改變世界》(本書機械工業出版社已出版。)一書中寫道:

美國次貸危機,像一只巨大無比的蝴蝶,對著歐洲,拚命地煽動著翅膀,即使這次危機逃過,下次危機不久后還會到來。

歐盟,能夠一直抗衡下去嗎?2000年,歐洲議會制定了”里斯本議程”,確定到2010年把歐盟建成”世界上最有競爭力、最有活力的知識經濟體”。這一目標,何尝不是亮出了美歐決戰的日期?

2010年,恰好是歐債危機全面惡化之時,這場危機必然到來。

作者時寒冰,著名經濟評論人。

使用諗Sir獨家按揭進階計算機,Powerteam成交實例請到:https://buyhouse.com.hk

wtsapp ico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