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基金經理

[美股隊長]高息債債災

      昨晚,美國股市大跌的原因,是美國高息債市場,出現債災,甚至有互惠基金,禁止客戶贖回基金。 在七月時,寫過一篇文(http://on.fb.me/21WzUOm),當時作出警告: 「[大家]不妨調整一下手頭的基金組合,尤其是高息債及相關基金… 高息債的性質,類似房地產,流通性很低,當大家均發現不對勁,齊齊斬倉,屆時便誰也逃不了,又是互相踐踏而亡。 「既然買高息債基金看中也沒有大獎;看錯損失卻可能很大,不如減注轉入股票基金(特別是大型股),起碼要贖回也不那麼困難,比投入流通性不足的高息債及相關基金好,因其風險與回報不成比例。」 禁止客戶贖回的基金,叫Third Avenue Management junk bond fund。江湖傳聞,此基金掌門Thomas Lapointe,當自己的互惠基金,是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客戶不能隨時贖回本金的一種私人投資),專門買入息率最高,但交易量極低,公司質素最差的「垃圾中的垃圾債」。 隨著加息週期漸近(加息週期高息債例必表現惡劣,新債王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 已多次發出警告),加上油價暴跌,高息債市場沽壓沉重。Third Avenue Management junk bond fund面對排山倒海的贖回基金壓力,卻無法將手持的債券脫手;其他基金經理,知道市場有一大的Forced Seller,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努力壓價。Third Avenue Management junk bond fund走投無路,唯有「落閘」已求生存。 Thomas Lapointe絕非市場中唯一的垃圾債冒險家。另一Ivy High Income Fund的基金,60億美元資產,本年虧損18億,當中48%的債券,屬於評級最低的CCC級,現時的現金水平,僅為1.5%。至於另一家基金American Fund,處境亦類似。 至於新債王岡拉克,他主理的Core Fixed Income Fund Portfolio,高息債只佔3%,今次高息災債,對他影響應該不大。 昨天分享霍華.馬克斯的訪問,這位價值投資的宗師,表示近日他和同事,非常忙碌,「枯竭的流通性,可能為其基金,帶來有史以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大家應該明白何解。至於小弟,對於債市,近乎無知,只是看到高息債ETF HYG,進入《多空操作祕笈》中所講的第四階段:下跌週期,早前也沽空了些HYG,用來對沖手頭上的納指100ETF (QQQ)持股,正如《聖經》所講,「日光之下無新事」,馬克斯今天的打法,和他在八十年代初出道時,基本上是照版煮碗,重演一次。想成為出色的投資者,經驗和熟讀金融史,並明白「黑天鵝」的理論,絕對是必備的核心能力。   美股隊長(吳瑞麟) 《信報》專欄作家 本地家族資產管理辦公室(Family Office)投資總監 著作:《值博率煉金術》(合著)   一圖勝萬言,板塊強弱見。數據助分析,期權增表現。 美股隊長進階交易課程(I): 精明交易者:入場、止賺、止蝕全攻略/Course code: JS07

Read More

假如香港樓價由2010年無升過? esp3.點解要撈金融? #999 [故事>諗sir]

*今日不答個案 節錄筆者(諗sir)自己寫緊既一個長篇故事當中一節,相信同樣令大家有所得著 <假如香港樓價由2010年金融風暴後無升過?>   esp3.點解要撈金融?   政府指導呎價由尋晚開始唔比再升,銀行金魚缸外坐左一堆估唔到價上唔到會既苦主。就當早前已簽好哂按揭契一心等drawdown做業主既,都因銀行引用合同條約指估價大變而拒絕借錢。市面上即時出現一批撻訂潮、亦有批原業主走黎銀行問點先可以追討撻訂買家既差價。我只好扮耐心咁答:「其實你呢個問題,係應該請教律師。」無他的…個客都知係要問律師、但因為怕煩又或唔想比機會律師收費、寧願走黎出哂名免費又有咖啡飲既銀行碰下運氣。原本無人坐既按揭櫃位、一片混亂。我比老細指左出去幫手、下午lunch完之後返入back office(即金魚缸裡面)開會。   今次開會又係呢係友…西域基金銷售部阿頭winsome。聽講佢一年交稅都成百萬,女同事見到佢個光頭,眼裡有光。佢個salary range已經等同於我地老虎大銀行分行主管既水平,即管足全香港一百間分行個head。點解我地知道? 因為佢有次想網上交稅交唔到,打左落去問佢個客戶經理。了解到網上理財交稅個上限為120萬港幣、而佢因為咁過左所以交唔到。此事即時傳千里。客人既是非唔敢講、會炒! 但winsome哥每星期係各區分行環遊咁sell佢公司d基金、大家對佢「加深認識」實屬正常。何況佢每次黎既目的就係想銀行班sales跑佢d基金,對我地nice係肯定的。   winsome:「尋晚政府已公佈樓價唔比再升,我地基金公司作出既估計,係樓市既錢會湧入香港股市,大家好趁機call返d客黎睇下我地公司既港股基金啦….同其他基金比較、我地早幾年既回報都跑羸大市…」   我都算叫一個有經驗既sales,唔會比佢講兩句就推哂d錢落佢講隻基金。畢竟個客輸錢唔係鬧佢,係鬧我! 而佢就override我地條大數係度分傭。我先唔會咁傻仔幫佢跑數。何況佢剛派既資料:「咩西域基金全港港股基金第一….用既資料竟然係計2003年至2006年! 而家係2010年呀大佬…」明白圖同統計既由來、完全係佢地不斷將過往基金數據同人地做比較、只要比到有邊一年、或邊個區間跑贏人地少少、就大鑼大鼓咁話自己全港第一! 咁講當然有依據、唔會引到證監黎查。但當諗起早前買左佢公司基金輸到mum都唔認得既客、要我再同佢地「同流合污」真係有難度。   何況,你估我billy係傻仔咩? 你以為我唔知你班蛋散點賺錢? 個客100萬買基金、收個2%認購費係歸銀行、到一定金額更可以收多20%、即賣100萬基金收$24000。咁買過基金既客可能問? 基金公司一年管理費先1.25%,咁基金公司咪要個客擺錢夠兩年先平到銀行收條數? well,基金賺錢最叻唔係收個客錢、而係用個客d錢,去同上市公司「打隆通」去保證發達! 點保證? 當有隻市值20億既「爸爸美容」、隻基金只要撥兩億出黎、如果向上炒基金經理平入既貨自然賺價。若基金入貨後個價跌、上市公司自然有「禮金」去多謝基金公司積極買入佢公司股票,輸既錢只係客人資金。禮金保證安全落袋。再唔係上市公司發隻CB(Convertible bond),基金公司去接,變相將客戶既錢借比基金公司、而基金經理當然有report去解釋佢呢個「投資決定」有幾精明。各位投放入基金既錢、唔多唔少幫緊人發達。起碼係頭先談及既「運作鏈」上面、基金公司、分析員、投資銀行、上市公司管理層、盤房trader、人人有錢袋…咁大家明白、點解我billy都要學人撈金融先?   LINK TO: esp1管制 LINK TO: esp2 業主大屠殺

【美股隊長】投資講座節錄《股票作手回憶錄》的精粹 (一)

  人人都有心魔,總有一些會令你虧損。全是心理因素,並非股票有問題。     利佛摩成為華爾街之王後,不足一年便告破產。當時報章記載,他因炒賣棉花失利破產。原本是股票高手,卻在棉花市場失足。何解出事?皆因他遇上另一高手:Percy Thomas。     Percy Thomas乃是棉花大王,基本分析功力深厚。由於美國南部是棉花重鎮,如新奧爾良,他安排一萬人,收集情報,究竟收成如何?     Percy Thomas與利佛摩結成好友後,有次利佛摩看淡棉花,Percy Thomas卻提供大量基本因素反證。不要忘記,利佛摩出身低微,生於貧窮人家。Percy Thomas的形象,大可想像為基金經理陸東:西裝畢挺,高人一等的藍血貴族精英。當他信心十足,講出大堆理據,他人只有點頭的份兒。又或是李嘉誠忽然致電閣下:「長江生命科技(775),可以買入啊!捧場捧場嘛!」股價卻跌得東歪西倒的⋯⋯     利佛摩的遭遇,就是如此,慘不忍睹:本來憑行之有效方法,順勢造淡,因為聽從Thomas的分析,逆勢反手造好,是為第一錯。押錯方向,本無大礙,止蝕了事;不止蝕也罷,他竟然再追加保證金,是為一錯再錯。這樣操作期貨,金山銀山也不夠輸。     想想這有多慘:1907年,才剛成為華爾街之王;1908年,卻落得申請破產,純因碰上棉花大王那「精確無誤」的分析。所以《股票作手回憶錄》一書,最好的地方,是這些失意故事,也願意和盤托出。如果自己是利佛摩,就不會自願獻醜人前,直認因為受人誤導,不若說自己行倒運,只是人有三衰六旺,不明不白就輸了。利佛摩卻肯一五一十,清楚交代,因為何人何事,怎樣的相處經歷,令自己破產。而且書中有大量類似故事,正是此書耐看之處。     近來有甚麼類似的例子?有一美股,名為SolarCity(SCTY),主席是Elon Musk。他旗下另一股票是Tesla(TSLA),就是以生產電動車聞名的公司。一提到Elon Musk,人人都會說他是Iron Man(鋼鐵人),因為他與電影角色很相似,既年輕又有錢,相貌堂堂,做的又是高科技生意。要宣傳Elon Musk其人,一定是用Iron Man這個關鍵詞。電台的金融節目中,主持人一定是用風趣的口吻,盡訴這些淒美動人的故事,加上同一老闆的Tesla,當時股價強勁,長升長有,焉能不買SolarCity,儲齊一套?     SolarCity是太陽能股,如果盲買真是大禍臨頭,Iron Man帶你由$60 直飛$28。當然跌浪並非一次過,而是持續了一段時間。早兩年還是當紅的股票,相當於現時的Facebook(FB)、迪士尼(Disney)的級數。那時可是英明神武,現在落難就不好看了。     如果大家有上過小弟的課程,那就不用理會是鋼鐵人,還是蝙蝠俠,操作以價格為依歸,則根本不會買入。因為它處身「第三階段: 派發期」,三十周線走平,課程中有詳述,代表股價長期橫行;另一方面,該股的相對強度線顯示,自2014年起,已跑輸大市,並不夠強。還有其他的指標…股價大爆炸前,其實有跡可尋,而非全無先兆,不是壯漢忽然暴斃那款,而是弱勢積累已久。     但是,人就是人,總會有心魔,未必會尊重股價走勢。全副心機,仍停在英明神武、白手興家的Elon Musk、Tesla強勁的印象,專家告訴你大可長期持有,行將反彈,聽了戒心不高。這就是一個好例子,投資上每當單靠相信別人,就會有心魔,失去客觀,終被拖累。     相反,學懂一個客觀的分析架構,不用理會專家言論(包括小弟),那就最好。自己很高興,教了一個課程後,再沒人來問,應買哪支股票。起碼大家明白了,用同一系統,應有同一結論,不應有同學認為此時此刻,SolarCity是應該買,因為弱勢徵兆,已經盡現。     (未完待續)         作者 "美股隊長"簡介: 本地家族資產管理辦公室(Family

Read More

思退求進、股票trader投資怎部署?#986

Hi!諗sir!   一直閱讀Blog,很欣賞!請幫手參考下本人情況!   本人33歲,月入12萬,未計算入內的花紅一般相當於12個月糧,太太27歲無工作。現自住奧運站700尺,full-paid。本人工作未來2年內應是暫時穩定的,但2年後應會轉工收入會大減。不需要給兩邊父母家用。   手上持有: 股票,5球 人民幣理財產品,半球 現金,4球   目前看跌房地產,不看好債券。   目標:17年下半年可以搬到千尺單位,原自住單位收租,如屆時房價大跌,希望多買入一個單位收租。本人極其保守,工作也受大市影響很大,除了投資股票是職業外,不喜借貸,新單位亦盡量少借為安樂。   Q1:如何改進目前產配置,保值增值呢?是否買車位或者低價鋪位更合適? Q2:如買樓(1000尺以上),是奧運,長沙灣,青衣,東涌,甚至未來南昌站,哪裡更有發展潛力呢?本人中環ifc返工,未來可能繼續中環或者金鐘。如果遠一些如東涌可能可以買大些,上班卻有些不便。不考慮校網。 Q3:諗sir對未來香港樓價的看法如何呢?   希望諗sir 能解答!萬分感激!謝謝!   AS   ANSWER: 按讀者自述應為全職股票trader,對投資物應頗有心得的,已講明唔睇好房地產及債券、亦不喜借貸。列出三個問題為關於地區選擇、有咩好買? 咁咁… 筆者由文章已感到讀者為典型的一個舊同業: 對自己判斷很有信心、內心有杯裝滿既水。筆者自己看法,因路行得更長亦離開了金融業此「戰場」、會審視一下自身優勢、所在行業發展及行將發生的事情,為自己好好計劃人生。知道讀者是在人生衝刺期、每日上班都為個十幾萬蚊博殺、惟筆者想提出凡事要拓寬視野,多角度去豐富自己人生上沿途美景。   對於讀者來文,有此發現: 1. 讀者兩年後預計要轉工收入大減,留意到時問銀行借錢唔會借到咁多。若人工減一半,借貸力由120000/10000*2.59*50% = 15.54mil跌至7.75mil。即只等個夫婦都搵三萬蚊一個月的小康家庭之借貸力。 – 2. 知道計埋供斷既奧運站樓房、讀者手持至少約2000萬港幣淨資產,實有能力叫老婆唔使做。不過若老婆對返工唔太抗拒,作為男仕仍會叫太太去搵份簡單既工作去做一下。可能筆者經歷了沙士、海嘯、97年都叫要開始自己搵書薄費、睇住班uncle上上落落有感「花無百日紅」、何況講到尾做打工仔一封信可以令佢由40樓即墜落地下。若有日失意既老公加上冇野做既太太留係屋企、情況太令人擔心。另外女仕出去增廣見聞、就算係賺錢買花帶、都可以減輕男仕心理上不少負擔。 – 3. 見文如見人、讀者語法詞短而偏急速、在30歲時作為公司前鋒、此般處事態度屬正常不過。惟人過三十,筆者自己會時間提醒自己慢處理、慢考慮既好處。   建議: 1. 寫到呢度想起homeblogger.com.hk博客「美股隊長」既一篇文: 「人皆投資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美股隊長是什麼來頭大家可再查看,早年辭退了ifc基金分析員的頭銜,希望在工作上少要娘親被問候,退下來做點散作,幾年前開始靠坐禪醫病。上句意指投資人皆望自己係聰明個位,可以掌握大市升跌,極速執錢。到今時開始明白物業投資者或是抱著另一個「大智慧」做事,就係買樓焗住坐實大大注,無得斬,「焗住」捱過幾十個危機。如果專業股票炒手能有同樣做法,已經是神級基金經理,可以上財經雜誌封面了。明白到買樓那些人,其實在玩這個「難入難出」的遊戲。 故筆者建議讀者少借貸、但唔好唔借貸、去透個不斷在各地累積物業旨在令生活安穩。亦因此、佢問關於樓市升跌的事、筆者直接答未來兩季唔睇好、但究竟往後點? 其實無論點都唔太影響自身在樓市的部署。 咩為之少借貸? 其實將樓只加按5成已令自己有很高安全系數。1997年至2003年,樓市累跌70%。那你將樓只提一半錢出黎、再將提出既一半錢之40%放係mortgage link account,收等同按揭charge你個息口作備用,那你直係提左出黎做第二項投資的只30%,就當樓市點跌你都好難負資產。何況你若咁叻可以摸到頂加按、定可被眾人冊封為樓市燈神、朝拜者眾。 既然讀者唔看好債券、咁就唔好買。惟筆者之看法是加息或經濟環境轉變下唔同類型既債券係有唔同既反應。美國加息、美國國債會債跌,YIELD升、但不代表全部債券都係。何況直債持至到期係保本、若識選擇找些有提早贖回特別的博CALL,即收息101談及過個隻新濠環彩一年19%、何猷龍點解比到咁高息你,就係呢個原因。當然穩穩陣陣揸直債HOLD到尾的、可選瑞房債,6.6%, 2018年到期。利豐的6厘債。至於本身就有8-10%的直債不在此述,而槓埋當然可增加回報至>10%。明白有些人就咁落去銀行問、都會被敷衍了事,因為銷售人員唔想比呢D low

Read More

【金SIR】基金生涯系列01-基金生涯悟出來的道

轉眼間又到將近到年尾結算的時候,人到中年自然感觸良多。回想筆者自2005年開始便已寫財經專欄,2007年市況牛氣沖天之際加入了對沖基金公司。後來在2008及2010年,分別教授過投資課程,此後自己成立了基金公司,當上董事總經理,然而最後因為種種原因和機緣,決定賣掉了基金公司股份做回自由投資人,十個年頭就是如此「走咗轉」!     驀然回首十多年前的投資日記,發現自己對投資的熱誠未有減褪外,操作投資的方式與方法亦有很大變化,今天不妨將筆者過往的心路歷程跟大家分享一下。     2000年前,筆者的確對投資熱誠十足,但認知就認真不足,就如許冠傑名曲《鬼馬雙星》的歌詞一樣:「『投資』如賭博,贏輸都無時定;贏咗得餐笑、輸光唔駛㷫…」2000年開始,因著工作關係和機緣巧合,平日消閒讀的漫畫和小說,統統變成上市公司年報,亦因此逐漸對各行各業以至公司的真真假假有了個眉目。當時,我以為只要熟讀上市公司的情況,副加以適量的基本分析,便可致勝股場,直到2007年加入基金公司之時,我才知道基金公司原來都會經常作出各種買賣行動。無他,既然我受得人錢財(管理費、績效費),就自然要替人尋找投資機會。可是我後來又發覺,所謂的投資機會,說實在的,都是「相對的投資機會」,因為即使在跌市時買入「抗跌」類股份,本質上卻不見得能保障資產安全,同時為了要交待客戶,少不免會為自己造成無形壓力,或作出一些後來看似多餘的買賣行動。幸好,筆者尚算有一定的運氣,平平安安地渡過2008年金融海嘯,尤記得當年感受最深的月份,是十月,各板塊在火燒連環船,個股亦表演九十度下插式跳水,至於小弟管理的基金,竟能逆市上升5% 左近,當然跟一班手足慶功去吧。當年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當年筆者也開辦過投資課程,課程內容也是「我手寫我心」,將自己用的方法傾囊相授,教大家如何以不同的渠道搜集資訊作分析,以資訊優勢配合市場催化劑(例如國策、或一些無法改變的社會大趨勢)賺取更高回報。但市場是一個不停轉動的時間巨輪,如要不停地搜集資訊再分析,有正職的朋友恐怕慘過一日打兩份工,而年邁的老友記亦兼顧不來。後來筆者逐漸發現,只須學會看懂大勢,配合資產配置的操作,然後適時持有相關資產,才是累積財富的不二法門。投資者如經常接收媒體的投資推介,經常溝貨換貨買入賣出,並不保證閣下能致富,但首先發財的就一定是閣下的經紀(筆者現時做買賣都透過互聯網操作,經紀是誰都不知道)。     有人說,去賭場輸錢唔緊要,因為我們買的只是贏錢那一刻的感覺…姑勿論閣下如何看待這句話,但無可否認,投資有時感覺的確很像賭博,只要買入和賣出的次數增加,贏錢那刻所獲取的快感都會特別強烈。可是筆者更想告訴你,投資最大的難度,是閣下能否使到投資組合簡單,而組合又能為你持續地、穩定地增長賺錢?要操作起來可不簡單啊,玩花式的投資組合差不多是每個投資人都曉,但如何玩得大巧不工,正是妙處所在。尤其以退休人仕為例,「悶悶地贏」永遠比「過足癮輸」重要,用時間做複利回報,才是為退休投資的不二法門。聽落道理很簡單,但要做到悶住贏錢,當事人要心如止水,非定力不足者所能做到。     財經新聞如恆河沙數,加上今時今日一個微信Whatsapp或者國內媒體報導,都可以令指數波幅幾百點子。如閣下按資訊不停換馬的話,其實就等於炒作的市場噪音。相反,如果買入的股份能有穩定的經營環境、派息回報、股價能跟隨通脹上升的話,則要千方百計地擁有更多和繼續持有,更要待股價被惡意質殘時侍機買入。     即使投資者平時做足功課研究,也不代表要即時入市,一名成功的投資者要有耐性,等待投資機會的來臨。所以,作為成功的投資者,投資方法要適時變通,也可化繁為簡,但基本心法例如「低買高賣」、「人棄我取」、「溝上唔溝落」或「止蝕不止賺」等等,在人類往後的投資歷史而言,應該都不會有太大變化。     最後,資產配置的合適,源於閣下對行業和公司,及相關板塊的了解。耐性是要培養的,因為那是成功投資的其中一個關鍵。在投資的世界裡不宜妄自菲薄,不亢不悲虛心學習才是,知識和實戰通過日積月累,閣下離成功應該不會很遠。     作者簡介:陳建良(洋名KL) ,人稱金Sir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observers/ KL曾任職基金經理,主管資產營運,位至公司董事;於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旗下基金獲+20%年度業績回報,增長淨值率創下當年同業最高,自此廣為基金界所認識。KL曾在世界500強企業擔任中高層管理人員,是學術與實戰雙軌並行的主義者,他主張公司業務應不斷與現代科技融合,藉以優化公司營運效率及提升市場競爭力。 KL現為財經報刊及節目專訪的熱門人選,其撰文散見於《信報》專欄,亦數度為《經濟一週》封面專訪人物,最近在now財經台《名家給力場》擔任客席嘉賓。擅長以微觀現象捕捉大市及行業方向的KL,著有暢銷書《財經拆局》及《微觀看勢》。    

【金SIR】企業護城河06-當巴菲特的雪球滾向懸崖...

既是HomeBloggerhk.com的讀者,當然是熱愛投資的朋友,那就都肯定聽過股神巴菲特的名字! 巴菲特的其中一本很受歡迎的書:《雪球──巴菲特傳》(The Snowball: Warren Buffett and the Business of Life),全書帶出的寓意也非常簡單,就是要令到雪球愈滾愈大。首先,你要找到一條斜度合適,同時被雪足夠地覆蓋的下波,然後於山頂上將雪球推落去,讓它在斜坡滑下去,那麼,雪球自然會愈滾愈大,並又愈滾愈有力! 投資同理,當投資者找到好的投資項目後,應給予它時間讓它愈滾愈快、愈碌愈大,自然可以「錢滾錢、賺大錢」! 不過有很多人都誤以為,只要是大多數公認為是好的上市公司(尤其當大型投資機構都這麼地認為),自然就值得投資而又有「財息兼收」之效,其實不能盡然!最近有兩個例子,就是大笨象匯豐(0005)和渣打(2888)兩家大型銀行機構,不但在香港家傳戶曉,前者是差不多全香港人都有戶口的銀行,後者則是筆者初生之犢踏足社會的第一個銀行出糧戶口(的確很回味當年出糧時往櫃檯攞錢種感覺)!再說兩者之地位,名列香港金管局「指定的三家發鈔銀行機構」,足見其「企業護城河」(請參閱作者先前的文章)何等的遼闊!可惜,這兩家機構的處境,外觀猶如被「護城河」包圍著的城,可是城內卻早已風光不再,火頭處處,大火燒後欄同時防火門被堵塞,困在城牆內只有焗燒豬的命運。兩家銀行的傳統盈利市場不再盈利,那些收購合併、包裝重組和投資產品的販賣,通通被用作製造短期盈利揼水工具,政府的嚴懲監管就如同城牆內的官商矛盾,磨擦加劇嚴厲懲罰秋後算賬官司排住隊實非良企氣象,種種跡象顯示,雪球如同「崖上的『波』兒」,準備九十度滑波隨時垂直下墮,雪球滾得愈大撞擊力則愈大,瀡到落地,一定成個雪球散晒! 「企業護城河」的用處,是用來防犯外來的商業競爭者。如果該護城河成為逃生的枷鎖,投資者便如同住在城內的人,不應戀棧危地,及早離去!小投資者如同城裡的平民百姓,執包袱便可以走人,即如小股東,轉身快,隨時棄股換錢鬆人一樣,這是「留得青山在,那怕無投資?」的道理(金Sir原創金句)!所以嘛,縱使買了之前擁有良好「護城河」的大價類股份,當察覺城內質變,風光不再之時,投資者還是要及早抽身,切忌絹戀前塵往事,將前世嘅發達方法照搬到今世。投資環境今時唔同往日,變幻才是永恆,尤其在投資世界,金融海嘯都證明冇乜嘢係冇可能!   作者簡介: 陳建良(洋名KL) ,人稱金Sir, 曾任職基金經理,主管資產營運,位至公司董事; 於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旗下基金獲+20%年度業績回報, 增長淨值率創下當年同業最高,自此廣為基金界所認識。 KL曾在世界500強企業擔任中高層管理人員, 是學術與實戰雙軌並行的主義者, 他主張公司業務應不斷與現代科技融合, 藉以優化公司營運效率及提升市場競爭力。 KL現為財經報刊及節目專訪的熱門人選, 其撰文散見於《信報》專欄, 亦數度為《經濟一週》封面專訪人物, 最近在now財經台《名家給力場》擔任客席嘉賓。 擅長以微觀現象捕捉大市及行業方向的KL, 著有暢銷書《財經拆局》及《微觀看勢》。   【股票301:學懂睇市,大價股爭取收息及增值,穩健回報課程】ST1H(Batch 5) 1. 宏觀導論 2. 板塊及個股 3. 投資心理簡述 第一課: 2015年11月23日(一) 19.00-22.00 第二課: 2015年11月25日(三) 19.00-22.00 費用: $2800 地點: 尖沙咀金巴利道金巴利中心502室

【金Sir】股息論系列04-「派息率」的迷思

筆者行文曾經討論過,如果選股得宜,買股作收息兼賺價的工具,的確是可以「財息兼收」,甚至乎可以比買直債收息更為理想(因為直債到了「到期日」,只是保本而不會增值)! – 買股份除了為到收取利息之外,還有它具備了資本增值可以抗通脹的功能。持有好的股票,於私人銀行可享低息的大額融資,有些似買樓收租的概念,它比買債收定息更加能對抗通脹(現時的息口雖然不俗,但隨著時日推移,利息絕對有被通脹蠶食的可能)。 – 買債券(如直債),假如該公司沒有倒閉,到期日能收回本金,當然是息口愈高愈好。但買股要財息兼收,當然不可以只看股息。其實債券的股息愈高,很多時是代表投資者們對該公司沒有信心,導致股價低殘及股息率相對地高。 – 舉個簡單例子:不少內房股的市盈率當跌至3至4倍時,股息率一般都能達到7厘至8厘,這正是市場沒信心該股份能夠持續盈利和持續高派息下的後果(觀其相關債券利息能派到貼近8至10厘,便可想而可見一斑)。 – 派8厘股息的公司往往股價不濟的另一原因,主要是該些公司的業務萎靡不振,但卻持續高派息。如果公司有穩健發展的話,將資金留在公司戶口,賺取複利回報,可能更利股價。 – 因此在《股息論》裡,投資者想要財息兼收,股息的穩定性和股息增長的能力,往往比股票的派息率更為重要,這跟《債息論》著眼於「派息率」有較為顯著的分別。筆者認為,這是很多買股票投資及買債券收息的投資者們,都經常會錯誤理解的地方。如果該公司不倒閉,直債收息 率8厘當然好過5厘,5厘又肯定好過3厘,不過套用在《股息論》裡,5厘息率其實往往好過8厘。 – 作者簡介:陳建良(洋名KL) ,人稱金Sir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observers/ KL曾任職基金經理,主管資產營運,位至公司董事;於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旗下基金獲+20%年度業績回報,增長淨值率創下當年同業最高,自此廣為基金界所認識。KL曾在世界500強企業擔任中高層管理人員,是學術與實戰雙軌並行的主義者,他主張公司業務應不斷與現代科技融合,藉以優化公司營運效率及提升市場競爭力。 KL現為財經報刊及節目專訪的熱門人選,其撰文散見於《信報》專欄,亦數度為《經濟一週》封面專訪人物,最近在now財經台《名家給力場》擔任客席嘉賓。擅長以微觀現象捕捉大市及行業方向的KL,著有暢銷書《財經拆局》及《微觀看勢》。  

[王榮昆]驚人的現金配置陷阱

    今年七月頭及八月尾的股災大家都記憶猶新。當時人人期望的牛三,在持續了一個季度(或更短)的時間之後便飛流直下三千尺,令很多心驚膽寒的散戶只求沽貨套現,之後也一路保持離場。這種用現金換安心的本能式反應,導致他們在最近的反彈中太過輕倉;更有些在反彈初期趁機走埋之前剩下的貨。而在反彈浪被基本確定的中後段,他們不敢買,也無貨沽,自然也就無從獲利。   有人可能會問:大跌市把股票全部沽出,換成現金揸手,不是最正常的反應嗎?難道要眼看著股市跌入無底深淵,我等只憑信念同佢死過?沒可能吧。或者說:這次趕唔切反彈,只是個例,我再睇定啲就會入市啦。   以七年前的次按危機為例,雷曼兄弟在2008年9月中申請11章破產;但美股走資潮到10月的頭一個禮拜才達至高峰(190億美元凈流出)。而當時大多數人已錯過了套現的最佳時機, 即2007年尾至2008年頭全球股市下跌約30%的警號響起之時。遺憾的是,最多人在情況接近最差時才不計損失地沽售所有持股套現。   錯過最佳的套現時機,完全無可厚非。但若在情況最差時套現,則賬面上的損失就變成了真正的金錢損失。而當一個投資者手中只有現金時,資產增值的可能性就已經等於零。對港人來說,在人仔匯率風險增大及本地實際負利率的影響下,揸現金就等於蝕緊錢。與此同時,現金在波動的市況中給人的慰藉效果是有依賴性和延續性的。換句話說,把股票全部套現的投資者,對把資金重投股市會產生心理上的抗拒,更何況他們對應該何時重新入市也是實在沒什麼頭緒。   所以,很多之前清倉離場的散戶這次趕不及趁反彈獲利,並非是單一事件。就算不提在低位清倉造成的實際損失,離場的習慣也會令投資者的長期回報以極大的幅度縮水。   根據密西根大學的一項統計,美股在1963到2004的年平均回報為10.84%(幾何平均)。在這51年中,共有90個單日升幅最大的交易日(平均一年少於兩個)。若是投資者完全錯失了這90個交易日,他們在這段時間內的年平均回報就會顯著下降到3.2%。另一個關於全球資產配置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結論:若是投資者在幾十年中,僅僅錯過了10個表現最佳的交易日,則他的投資組合價值就會減少整整一半!   故此,專業投資者甚少套現離場。以long-only股票基金為例,不管一個基金經理有多麼想通過現金比重來調整風險,他在這方面的自由度都不會太大。首先,客戶不同意 – 他們拿這筆錢出就是為了投資,hold大比重現金算是怎麼一回事?其次,公司不同意 – 基金的設立和維持項目繁雜,且所費不菲,而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來自管理費和表現費。所以基金經理不但不可能持過高現金比重,在月結或年結前更有追數/追貨的壓力。   這半個月中基金或專業投資者的表現都不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散戶因為過度調整現金比重,奢求time the market反而反應不及;基金經理卻迫機械式地追貨, 以致個市越升越有。   不管市況有多麼艱難,我們操作的港股組合在過去近六年中一直保持某個持股比率底線。所以在這次的反彈浪中可以像往常一樣獲利,且組合總值已經升到了之前恆指26,000點時的對應價位。請牢記,以美股計,超過96%的股市總升幅是由不到1%的交易日所貢獻的。你離場想要睇定啲再入返,但個市是不會等人的。

[美股隊長] 股票失事調查 - 100之2

失事股票編號:1886 失事股票名稱:匯源果汁 失事年份:2009 失事過程:兩個交易日內跌近六成 失事原因:只顧回報不看風險;心態過份自信 第一集:唐宮(1181) 連結:http://bit.ly/1L8G5pH 今回股票失事調查,個案年代相對久遠,乃一併購失敗事故。併購案始於2008年九月,被購方是匯源果汁(1886),收購方是可口可樂(KO)。先簡單回顧可樂收購案的概要:2008年九月三日,可樂向匯源提出全面收購,作價每股$12.2(港元,下同),溢價194%。匯源停牌前收$4.14,復牌大升164%,開市價$10.94,終於重返2007年招股價$6之上。傳媒當時報道:「收購建議是否成功,視乎中國有關主管部門批准。」(BBC中文網)   惟復牌日見最高價$11.28後回落,隨後一直未見,後續兩月更低見$9.31,與$12.2收購價維持8.16%-31.04%左右的折讓。 2009年三月十八日,匯源股價裂口低開逾兩成,然後交易時段,中途停牌。當日下午,中國商務部宣布:「根據中國反壟斷法禁止可口可樂公司收購匯源果汁」(明報)。翌日,股價再大幅低開五成,低見$3.88,比收購公布日的開市價,累跌六成半。   當年自己家人,及身邊的親密戰友、投資課程的同學,均因此股受創極深,多年後仍印象深刻,從當中亦可學到不少教訓,故特行文追憶。   2008年九月四日,推介的仁兄在報章中,推介買入匯源。原因是收購作價已經公布,卻與當時市價相差一成,以四個月為確實時限,「穩賺」一成,相當吸引。那位仁兄豪言,當日市場資金緊絀,就算有人「派錢」(真實對白),多數投資者均有心無力,沒有閒錢、心力去執錢。事後回望,推介者從無估計,交易可能失敗。但實際上,古往今來,股齡夠深,都會知道併購告吹,時有發生。強如誠哥,現時長建(1038)電能(6)合併案,成事與否,尚是未知之數,誠哥亦或要提價。2014年六月,新世界(17)私有化新世界中國(917)案,亦曾被小股東「戲劇性否決」(http://bit.ly/1Ppvie0),買入來搏食雞胡,又是輸到抬出場。   不知為何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完全沒有考慮過交易可能失敗。轉念一想,其實市場非常聰明。因為隨着時間延長,收購作價與市價差距,不減反增,即「潛在」回報更超過十釐。市場比人聰明,風險溢價,不斷抽升。   近來看過扁蟲魚所著《投機者的撲克》,書中講到,投資最笨的一句話,就是市場是傻子,只有自己看得懂,其他人都是蠢蛋。講這句話,才是「傻道行者」,因為市場很有效,絕少無故派錢,還要是十年不操作一次併購套戥的人,突然「天降大禮」,讓其抓中暴利交易,機會微乎其微。花過幾分鐘,看看新聞,便認定市場「派錢」,背後很可能反映,過份自信的心理狀態。   可惜七、八年前,自己是「傻更更」的散戶,讀過一個投資班,便自以為聰明,呼朋喚友,一齊跟導師英明推介,當正實食無黐牙。全無警覺性,對市價越來越低毫不在意,只歸咎於大市疲弱,毫無戒心。最後公布壞消息,兩日急挫六成。當時有不少同窗,認定勝券在握,因為從沒聽過收購會被官方駁回。當然,現在便知道,以往沒試過,不等於以後不會發生。此乃《黑天鵝》入門概念:沒見過黑色天鵝,並不等於它們不存在,只是未見到而已。交易告吹,匯源股價亦打回原形。兩日急挫六成,眾人傷勢,極為慘烈,事隔七年,仍能感受當日切膚之痛。因為一隻股票跌60%,要另一隻股票升150%,才能追回損失。   從這次事故,可得到的教訓:併購案公布後,買入搏賺差價,屬於高成功率,但贏糖輸廠型遊戲,切忌一注獨贏。長遠拉勻,或許有賺,但好像玩俄羅斯輪盤,若不幸一槍爆頭,只能說句不好意思。不宜大注,最多只可均注操作。最好當然是有能力,鑽研交易完成的機會率,但像大陸這些國家,人治色彩濃厚,一時是民族尊嚴,一時又戰略價值,一時變成黨國安危,研究絕對是白費心機。不要在中國市場下這些功夫;美國是法治國家,倒未敢批死。   另一點是以往不論看投行報告,或分析員文章,發現他們很喜歡用「年率化」概念,去包裝這類交易。比如四個月賺一成,他們會將之化成年率33%,以較高數字展示,提升吸引力。就如平時銀行賣ELN(Equity-linked Notes,股票掛鈎票據,short put的變種),常列出20%+的年率,可是卻並非一百元本金,收兩成「保險費」,可能只是三個月為限,收取五釐,年率化便變了21.6%。實際落袋金額,卻不是年利率的數字。年率化回報,固然吸引,但有沒有想過,風險是否也有年率化?年率化兩、三成回報,假設風險是六成,年率化豈非超過200%?分析員或銷售員,只會將回報年率化,風險卻絕不會。這些只能靠自己醒目,不要再被片面之詞蒙騙。   你不能寄望騙子悉數從良,只能靠增進知識,自我保護財富。  

【金Sir】股息論系列02-甚麼是淨盈利收益率(Earnings Yield)?

昨天行文提到,股神視股票為沒有到期日的浮息債券。 對此,不少投資者可能認為這是掛羊頭賣狗肉吧,既不保本也不保息,這還算甚麼債券?當然,債券的優點是「保本」,但它的缺點也是保本,因為它在本質上是沒有資本增值的可能性,我們今天將繼續探討這個問題。   股神巴菲特怎樣定義這些「股票債券」的回報呢?其實他是看公司的淨盈利收益率(Earnings Yield),那就是大家熟悉的市盈率(Price Earning Ratio)的倒數,即是市盈率10倍的公司,淨盈利收益率就是1/10 = 10%;市盈率12.5倍的公司,淨盈利收益率就是1/12.5 = 8%。   我們假設,持有某家公司股份,淨盈利收益率是8%。如果公司的淨盈利能夠以每年10%增長的話,一年後的淨盈利收益率就是8% x (1+10%) = 8.8%,兩年後就是8% x (1+10%) x (1+10%) = 9.68%,十年後就是8% x 10 (1+10%) = 20.75%,換句話說,閣下買入的股票,不單只每年有8%淨盈利收益率,還能夠年年增長,並且不會到期。   當然,這8%的收益並非每年都會用現金的方式派給股東們的(派出的比例就是派息率(Pay-out Ratio))。如果上述的公司,派息比率為50%,則是賺了8%但只派一半給股東,剩下的一半留於公司發展,股息就變成了4%。所以,有些投資股票的朋友說,投資股票的息率,看來都不及投資債券的息率高啊,況且又未必保本。可以,前者的意見是有點以偏蓋全的,因為公司如果是「務正業」的話,留下未派出的現金,理應能夠產出回報,有複利效應,這就等如閣下定期存款,本利續期的最終提取金額,永遠高於只是本金續期的道理一樣。   看官可能覺得,4%的股息率,應該於股票市場有大量供應吧,那是否息高就代表更值得買呢?有機會再談...   【資產配置課程】 201/ST1G 課程內容包括如下: 1. 重新認識不同資產配置的角色和重要性。 2. 股票、債券、商品、黃金、基金之特色。 3. 投資巨輪與資配時機。 4. 投資,投機與賭博的主要分別。 5. 近期各項主要投資物要留意的重點。 6. 為何各位均有機會打敗基金經理? 7. 月供基金及股票計劃之理論和陷阱。 【股票301:學懂睇市,大價股爭取收息及增值,穩健回報課程】ST1H(Batch 5) 1. 宏觀導論

Read More

使用諗Sir獨家按揭進階計算機,Powerteam成交實例請到:https://buyhouse.com.hk

wtsapp ico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