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聶升股解碼

^^[聶升股解碼] 2016年第一個交易日分析的兩隻股份 (下) (2017/07/04)

[聶升股解碼] 2016年第一個交易日分析的兩隻股份 (下)   承接上周四的話題,今日繼續分析中國趨勢 (8171),前文表示初始分析日期為2016年1月4日,亦於文末寫到於2015年12月31日晚上宣佈的一連串股份重組活動,包括1送1 紅股、5送2紅利認股權證 (行使價為0.0125元,為期五年)、改變每手買賣單位由40,000至80,000股、增加法定股本,以及主要股東Honour Sky出售股份。按上回分析,「自己人」和「街外人」之街貨分佈為100.37億股對31.76億股,相差68.61億股,而經送紅股和紅利認股權證調整後,差距會拉闊至240.89億股。   股權易手 疑似射倉 另外,主要股東以每股作價0.07元出售12億股,計出涉資8,400萬元,這麼龐大金額,由14個M盤完成,最少1個也涉及210萬元,其餘更涉及630萬元,相信是有心人接貨機會大。所以若有心人要獲利,必須高於0.07元沽貨方能成事。而此股於2015年9月14日曾高見0.094元,但12月18日 (星期五) 卻收報0.046元,若早前透過沽空操作圖利,賬面回報率為1.04倍,理應以每股0.046元「射倉」給有心人最有利,但事實上自12月21日 (星期一) 起股價開始上揚,與停牌前收報0.07元比較,升幅超過52%,所以即或以沽空操作圖利,賬面回報率銳減至34.29%,我認為有心人藉沽空圖利機會微。   跌勢未止 只宜觀望 表面看來,自2015年12月中至年底已累積一定升幅,不過就價位來說只升了24格,加上12億股的「射倉貨」經送紅股和紅利認股權證調整後,「自己人」和「街外人」之街貨差距將進一步拉闊至接近270億股,「自己人」的佔權會提高至近78%,貨源更為歸邊。結果於分析當日 (2016年1月4日) 開報0.049元,由競價盤產生,成交量為252萬股,涉資超過12萬元,認為屬有心人成盤機會大,較停牌前最後交易日 (2015年12月28日) 收報0.07元裂口低開三成,參考上述每股0.046元「射倉」給有心人最有利,當時於0.046元或以下才進場視為具值博率。開市首分鐘已低見0.042元,最終以近乎全日最低價 (0.037元) 的0.038元收市,暫看跌勢未止,只宜繼續觀望,伺機進場。   三個多月 賺逾五成 於2016年1月5至11日 (五個交易日) 收市價介乎0.034至0.04元,呈橫行格局,視為股價經已喘定,可以進場。於1月12日開報0.04元,若於此價進場,守候約半個月於2月1日起見股價開始上揚,由開報0.038元,一直逐步攀升至3月8日收報0.054元,較0.04元的升幅為35%。翌日為紅股除淨首日,所以買入價0.04元應調整為0.02元,較當日一度高見0.035元之賬面回報率為75%,而此價的成交量為352萬股,理應可於此價沽貨。紅股則於3月29日開始買賣,當日開報0.026元,較0.02元的升幅也有30%,若於此價沽出紅股,即總體的平均賣出價為0.0305元,較0.02元之持股約三個半月的賬面回報率為52.50%,效果算是不俗。另可留意紅利認股權證之行使價為0.0125元,開始買賣日期為3月30日,當日開報0.024元,較0.0125元之升幅為92%,按著5送2之比例,若於紅股除淨前買入正股為80萬股 (每手買賣單位為16萬股),那麼可收到32萬份認股證,買入正股和行使認股證的成本為36,000元,可收回56,480元,整體操作的賬面回報率為56.89%。   隨著本文的結束,每星期逢二、四的【聶升股解碼】專欄要與大家暫告一段落,令筆者可騰出時間來準備更多有質素的視頻節目,講座及課程內容,以報答大家一直的支持!     聶Sir 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上述內容給讀者予以參考,絕不構成任何買賣股份建議。 (以上純屬個人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聶升股解碼] 2016年第一個交易日分析的兩隻股份 (上) (2017/06/27)

  於2016年第一個交易日 (1月4日) 筆者分析兩隻股份,今日先跟大家重溫其中一隻,就是綜合環保集團 (0923),留意原因是於2015年12月31日晚上發佈「聯合公告」,有關主要股東之股權變動事宜。事源可以追溯至同年12月21日,新世界發展 (00017) 創辦人鄭裕彤私人持股出現大變動,於當日突然將名下6家上市公司股份,全數轉予鄭裕彤家族基金及周大福有限公司等,以12月28日收市價計算,涉及市值超過38億元 (如下表)。由於鄭裕彤已達90歲高齡,近年因身體抱恙,已鮮有在公開場合露面,不排除與此有關。       全購要約 蓄勢待發 當時筆者表示值得留意是其中兩間公司涉及的股權佔比較多,分別是180.78%的蒙古能源 (0276) 和46.93%的綜合環保集團。由於蒙古能源的股權變動只涉及可換股票據,所以沒有觸發「全面收購要約」,至於綜合環保集團交易的是普通股,在股權變動後周大福控股將持有46.93%股權,根據《上市規則》「可能」觸發全面收購要約,須以要約價買入一致行動人士以外股東的股份。全購要約的其中一項條件,是周大福及其一致行動人士在要約截止前 (刊發上述聯合公告當日起計21日內) 獲得公司超過50%投票權。   兩項關注 逐一分析 此公告吸引我當時關注有兩點,首先是要約價,訂於停牌前 (2015年12月18日) 收市價0.158元,亦是要約價,而52週最低收報0.152元 (12月11及14日),與要約價比較只差六個價位。股價自10月中旬於0.20元水平徘徊至10月底開始下行,跌至近期的52週低水平,然而發佈可能要約的公告,反映當時股價吸引。第二點是每股資產淨值,按公告顯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未經審核數值約0.25元,與要約價比較溢價超過58%,也是當時股價吸引的另一線索。不排除有人會刻意壓下股價,再趁低吸納股份,觸發全收購要約,再向公眾股東收貨。當時公眾股東佔權36.79%,跟維持上市地位的下限25%股權比較,尚有逾10%的收貨空間,最多可令周大福及其一致行動人士持有逾六成股權,若之後再以近每股資產淨值之作價賣盤,賬面利潤將超過2.74億元,而此股現時市值不足8億元,又於主板上市,加上負債佔整體資產不足一成,絕對具成為「殼股」的優勢。   股價下跌 乎合預期 結果分析當日開報0.17元,對比當日高位0.201元,上升18.24%,卻於收市時回落至0.185元,令升幅收窄至8.82%。而連上述分析,應會看到壓價收貨的現象,果然自1月5日起股價持續下行,至2月29日收報0.157元,較0.17元微跌7.65%;若對比要約價0.158元,較當時股價高一個價位,預期會有公眾股東接受要約。當晚發佈要約結果,接受要約的大約4.79億股,佔公眾持股量約17.74億股的27.02%,反映接約股份不算多。雖然如此,但要約方及與其一致行動人合計佔權56.87%,經已佔權超過一半,暫看跟「殼股」部署的推斷正確,但至今已有16個月,仍未有發佈股權消息。   升幅有限 不足四成 論到股價發展,因成交疏落形成「乾跌」格局,於2016年9月7日收報0.128元,較2月29日收報0.157元再跌18.47%,就歷時逾半年來說,跌幅算是輕微。翌日卻大升14.06% (0.128 → 0.146元),不排除與9月7日傍晚發佈「授出購股權」消息有關。又於一個月後的10月6日大升34.29% (0.14 → 0.188元),以及在10月7日高見0.235元,較1月4日開報0.17元,歷時約九個月的升幅為38.24%,雖是乎合細價股操作之預期回報率為20%至30%,但就投資時間來說表現卻是一般。       聶Sir 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上述內容給讀者予以參考,絕不構成任何買賣股份建議。 (以上純屬個人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聶升股解碼] 新股炒作 有跡可尋 (下) (2017/06/22)

承接本周二 (6月20日) 話題,今日繼續分析金斯瑞生物科技 (1548),並談談分析後的股價發展。前文筆者指出此股於上市時表面上是超額認購,實際是認購額不足。而本身在公開發售認購額不足時,那37.5%股份會回撥至國際配售的額度上,但這樣會令散戶看到股份不具吸引力,引致股份上市後散戶參與買賣意欲低,形成交投淡靜的局面,難以將新股脫手。如今「造就」超額認購,極有可能是為新股脫手鋪路。     可能低價為了優惠伙伴 另外,此股有一名「基礎投資者」,為合貿有限公司 (Commotra Company Limited),這是華潤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招股書列明該公司將認購不少於此股5%股份,無疑要成為大股東之一,暗示若不是招股價吸引,就是看好此股發展前景,兩者都對股價後續向上走勢有利。而此股又於12月11日與華潤集團另一全資附屬公司China Resources Strategic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訂立具法律約束力的框架戰略合作協議,合作發展工業用酶及抗體藥物業務,不排除以低價上市也是為了「優惠」這位合作伙伴。     為你分析貨源是否歸邊 再看研究新股分配是否呈貨源歸邊,下表列出新股分佈,由於Commotra認購的8,300萬股有半年禁售期,所以可從街貨量4億股中剔除,計出經調整後街貨量為3.17億股。論到國際配售的其他持份者,通常屬「自己人」認購機會大,連同於香港公開發售認購最高48名持份者,即「自己人」合共認購超過3.08億股,佔經調整後街貨量的97.29%。基本上佔街貨量六成已可初步確認為貨源歸邊,如今則逾九成半,反映貨源已被嚴重歸邊了。     結果於2015年12月31日 開報1.35元,較上市價1.31元只差四個價位,較2016年1月19日高見1.79元升幅為32.59%,就著持股約半個月有如此成績,乎合細價股操作賬面賺介乎20%至30%的預期,存在投資者獲利離場的誘因。若以賬面回報率為三成作指標,賣出價應是1.76元或以上,如此股價水平僅見於1月19和20日。倘若當時未有離場,於四個交易日後 (1月26日) 便見股價回落至1.47元,失守1.50元,投資者之賬面回報率收窄至11.11%,自然更不願離場,便要經歷漫長的股價「陰跌」狀態,一直2016年5月27日最低收報1.09元後,才見股價徐徐回升。歷時近五個月,賬面由賺逾32%變為蝕近20%,股價波幅超過39%。到了同年7月15日收報1.22元,賬面仍蝕近一成,但當晚發佈「正面盈利預警」,表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之六個月錄得大幅淨利潤增長,卻未有公佈實際百分比。   受消息刺激,下個交易日 (2016年7月18日) 開報1.38元,裂升13.11%,又一度高見1.47元,但最終卻收於1.37元,較開市價低一個價位,之後便反覆回落至8月3日收報1.25元,較7月15日收報1.22元僅高三個價位,畢竟集團未有公佈實際增長數字,自然未能帶動股價持續上揚。從8月4至25日,股價悄然升至1.68元,升幅超過34% (1.25 → 1.68元),繼而8月26日更突破2.00元收市,報2.01元,單日升幅近兩成,相信是公佈業績前股價偷步被炒上。   聶Sir 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上述內容給讀者予以參考,絕不構成任何買賣股份建議。 (以上純屬個人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聶升股解碼] 新股炒作 有跡可尋 (上) (2017/06/20)

金斯瑞生物科技 (1548) 當時留意原因是前一日開市前發佈「招股結果」,香港公開發售部分獲4倍超額認購,這是自本月中以來除了義合控股 (1662) 超購15.09倍之外,第二高的超購股份,而吸引我注意的是此股以招股價下限1.31元作上市價。我認為這是不合邏輯的做法,皆因認購者已有心理準備可能要以招股價上限1.68元認購股份,一般以下限定價是認購額不足,公司希望行使超額配股權,以量來提升集資金額。     招股價下限上市不合理 此股於全球發售為4億股,悉數行使超額配股權可多發行15%股份,即6,000萬股,以上市價1.31元計算之集資金額為6.026億元,按招股書顯示集資淨額為5.628億元,集資開支佔比為6.60%。倘若上市價為1.68元,即或不行使超額配股權,集資金額也有6.72億元,又假設集資開支佔比增至10%,集資淨額也超過6億元,高於上述的5.628億元,加上超額配股權能否悉數被行使存在不確定因素,由此可見以招股價上限作上市價是最具效益的集資做法。     超額認購結果值得懷疑 而當我仔細看「招股結果」的股份分佈時,開始明白上市價訂於招股價下限之用意。公開發售為4,000萬股,以超購4倍計算,即接獲認購申請2億股。招股結果顯示「乙組」的認購申請介乎300萬至2,000萬股,共13份有效申請,合共1.14億股,已佔認購申請57%。若再計入「甲組」最大的認購申請,接獲26份有效申請,合共5,200萬股,連同上述的1.14億股,就是最大的39份有效申請購認1.66億股,佔公開發售的83%。當時我的看法是那39份申請是散戶所為機會微,皆因以「甲組」申請最大額的200萬股為例,包銷商海通國際的「孖展認購」息率最低,為0.98%。按正常程序申請人須以招股價上限1.68元「入飛」,就是涉資336萬元,所需利息開支近33,000元。對於一隻不算聞名的新股,要麼凍資逾300萬元;要麼支付逾3萬元利息,兩種選擇對散戶來說都是不利,除非知道「穩賺」,則另作別論。但除了是「自己人」,局外人的散戶又何以得悉如此可靠消息呢?所以,於公開發售之大額認購申請屬「自己人」機會大。     造就超購以便新股脫手 若是大部分新股由「自己人」認購,就能解釋為何以招股價下限上市,無非是「明益自己人」。我相信於「甲組」那9份100萬股的認購申請,也很有可能是「自己人」所為 (邏輯與上一段所說相同),計出最大的48份有效申請購認1.75億股,只有餘下的2,500萬股由散戶認購,與公開發售的4,000萬股比較,認購額應是62.5%,所以表面上是超額認購,實際是認購額不足。而本身在公開發售認購額不足時,那37.5%股份會回撥至國際配售的額度上,但這樣會令散戶看到股份不具吸引力,引致股份上市後散戶參與買賣意欲低,形成交投淡靜的局面,難以將新股脫手。如今「造就」超額認購,有可能是為新股脫手鋪路。     為免篇幅過長,有關此股後續分析,以及其後的股價表現,將於本周四再續。     聶Sir 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上述內容給讀者予以參考,絕不構成任何買賣股份建議。 (以上純屬個人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聶升股解碼] 油價再跌 不容小覷 (下) (2017/06/15)

承接本周二 (6月13日) 話題,今日繼續分析承達集團 (1568),此乃2015年12月29日分析股份,而本周二文末是在談論基石投資者的背景資料,首兩名已見於前文,今日續談第三名,就是中國德源,此乃匯源果汁 (1886) 的主席兼創辦人朱新禮全資及實益擁有。匯源果汁於2015年12月28日收報3.72元,市值為94.37億元,朱新禮當時持有68.23%股權,即佔上述市值超過64億元,斥資1億元投資新股當然不算多,但從他在2015年9月16日斥資1.67億元入股市值逾15億元的碧生源 (0926) 來看,兩者可視為同級數的億元投資,並有心理準備以上限1.45元作上市價,反映他看承達集團的每股價值高於此價。   解拆公開發售分佈 再看香港公開發售的分佈,最大八名認購者獲分配4,084萬股,佔配額4,500萬股之81.64%,由於佔比超過六成,明顯是貨源歸邊。更值得留意是最大三項認購額分別是兩項1,500萬股和一項1,000萬股,起初認購時要用招股價上限1.45元「入飛」,所以合計斥資為5,800萬元。如果全數以「孖展」申請,現時最低息率為1.08% (如下表),利息支出超過25,000元,認購者為散戶之機會很微,極有可能是「自己人」。以此邏輯推斷,上述八名認購者最低也申請50萬股,當初涉資為72.5萬元,以「孖展」申請當然利息支出有限,可是最終每人仍要以69萬元「找數」,所以我認為八份認購申請都是「自己人」所為。     計出貨源極度歸邊 上述三名「基石投資者」共認購超過2.34億股,而國際配售額為4.5億股,即有約2.16億股,通常屬「自己人」認購機會大,連同上述於香港公開發售認購的4,084萬股,合共近2.57億股。由於「基石投資者」的股份有半年禁售期,暫可不視為「街貨」,經調整後「街貨」約2.66億股,即「自己人」已持有其中的96.56%,反映貨源已被極度歸邊了。結果上市價為1.38元,而分析當日則開報1.60元,之後股價漸見下行,開市不足20分鐘已失守1.50元,較上市價僅高8.70%。   約一個月成倍升股 上市約一個月於2016年2月1日收報3.00元,較1.50元的升幅已有一倍,再於同年4月25日收報4.68元,僅較上市不足四個月累升超過兩成。最終在不足一個月後的5月13日高見5.00元,較1.50元高出2.33倍,而較上市價1.38元更高出2.62倍。截至上周五 (2017年6月9日) 收報4.47元,較高位只跌了10.60%,而實則由去年5月13日計起的最低收市價為3.97元,較高位亦低了不到21%,可見過去13個月股價都在窄幅上落。值得留意於上周五中央結算系統 (簡稱CCASS) 顯示參與者只有65名,遠少於常見的100名或以上,另可留意當日那65名和首7名參與者分別持有約4.24億和2.73億股街貨,計出街貨佔比為64.49%,因已高於六成,可見貨源已被歸邊。若以首9名參與者計算,街貨佔比更提升至82.92%,變為貨源高度歸源,暗示上市時持股的承配人,仍然未有離場機會大。       聶Sir 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上述內容給讀者予以參考,絕不構成任何買賣股份建議。 (以上純屬個人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聶升股解碼] 油價再跌 不容小覷 (上) (2017/06/13)

[聶升股解碼] 油價再跌 不容小覷 (上)   這是在2015年12月29日撰文的命題,當時留意到於12月28日上午恆指波幅為120點,算是上落不大,午市收報22,047點,跌104點。下午跌幅顯著擴大,除了失守22,000點,更曾低見21,880點,即連21,900點也不保,於下午3:00後恆指才見止跌回升,最終收報21,919點,總算重上21,900點水平,但仍跌219點。若參考同日上證指數表現,走勢與恆指大致相同 (如下圖),表面上恆指受其影響,實質當時兩者同受國際油價走勢影響,紐約期油失守38美元/桶。雖然於平安夜曾升1.6%,但昨日早上已跌0.55%,之後跌勢進一步擴大,於截稿前報36.76美元/桶,暫跌3.52%,可見跌勢不能小覷。始終短期恆指走勢,受著油價牽動,倘若油價跌勢未止,預期恆指續跌機會大,隨時又再下試21,500點水平。       檢視昔日恆指走勢 結果於分析當日開報21,923點,較上日僅高開4點,一度低見21,881點,之後便見回升,最終收報21,999點,倒升80點收市。由於未能重上22,000點,因此未見有轉勢跡象,並且其後兩日分別收報21,882和21,914點,均未有重上22,000點,其後便見恆指下滑,於去年1月4日收報21,327點,失守前文預期的21,500點。繼而跌勢持續,至去年2月12日收報18,319點才見回升,即不足一個半月下跌3,600點,反映當時大市氣氛頗差。   招股結果值得關注 再看同日分析股份承達集團 (1568),留意原因是於前一晚 (2015年12月28日) 開市前發佈「招股結果」,並於翌日上市。招股結果顯示當初招股價介乎1.30至1.45元,現在上市價訂於1.38元,輕微高於中間價1.375元。而集資金額和淨額分別為6.9億和6.264億元,計出集資開支佔比為9.22% (但普遍缺乏效率為15%或以上),加上集資淨額超過1億元,隨時在新股銷情理想時不托價,令成功認購新股者無利可圖。   檢視國際配售分佈 然而,今次招股銷情不算理想,雖收到570份有效申請,但超額認購僅7%,基本上可視為勉強足額認購。由於超額不足15倍,因此國際配售和香港公開發售仍維持9:1之分配比例。論到國際配售,前文提到有三名「基石投資者」,分別是Infinitus Limited、北京華聯商廈和中國德源資本,當時看法是因著全部認購新股之權益均不高於5%。按招股價介乎1.3至1.45元計算,三者合計佔國際配售股數為55.21%至49.50%。從認購佔比不超過六成來看,三者買入股份屬「試水」性質居多,又從他們的股權佔比不高於5%來說,的確是「投資者」,很大程度只因認為招股價吸引而買入,未有參與業務發展的意圖。   基石投資者的背景 但其後我再細閲招股書,看到三間公司的斥資分別是1.23億、1億和1億元,金額不算少。首先Infinitus Limited由一名商人張貴春全資及實益擁有,該公司主要於一級及二級股票及債務市場從事投資業務,成立於今年7月9日,網上找不到註冊資本的資料,相信規模不大,可能投資於承達集團是公司資金佔比較高的項目之一。至於北京華聯為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股票代號:000882),截至2015年9月30日,公司的「現金及銀行結存」和「流動負債」分別為24.15億和19.25億人民幣,計出扣除流動負債後之淨現金為4.9億人民幣,斥資1億港元作投資佔淨現金約20%,反映比佔亦不算少。   至於第三名基石投資者的背景資料,此股的其他分析,以及後續股價表現,請看本周四文章待續。       聶Sir 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上述內容給讀者予以參考,絕不構成任何買賣股份建議。 (以上純屬個人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聶升股解碼] 五大分析 找出契機 (下) (2017/06/08)

承接本周二話題,今日繼續談論於2015年12月28日分析的安利時投資 (0339),前文已作出四項分析,就是集資具實際用途、配股作價有根據、低價配股有得炒,以及沽空圖利機會微。今日續談第五項分析,對此股的其他看法,以及分析之後的股價發展。       分析五:貨源歸邊有跡尋 如今是要分析此股是否「貨源歸邊」,從當時股價圖顯示股價有「跳躍」的情況出現,初步可視為「貨源歸邊」。較準確計算則可透過中央結算系統 (以下簡稱CCASS) 之數據,於2015年12月24日顯示參與者持股佔比為85.52%,即有14.48%股權未有放於CCASS,而根據配股公告顯示邱美嫻當時持有14.21%股權,與上述數字相若,我認為正是她的股份未有放於CCASS。       貨源歸邊的推論無用置疑 另外最大持份者為益高證券,佔權34.32%,相比持股量最高和第三高的股東XIAO Libo和Supreme Zone Investments Limited合共持有35.14%股權,兩者也是相若,不排除兩名股東的股份正是藉者益高證券存倉於CCASS。因此,第二至十大持份者可視為公眾持股,合共佔權25.03%,相對現時公眾持股量為50.65%,反映有近一半貨源集中在九間證券行內。倘若將CCASS持份者擴大至第十五位計算,則合共佔權31%,對比參與券商有118間,仍可視為股權集中,並且由於佔公眾持股量逾六成,合乎我為「貨源歸邊」所下定義。由於XIAO Libo和Supreme Zone Investments Limited的股份已放進CCASS,可視為「街貨」,若將兩者股份和首十五名CCASS持份者之股份視作「自己人持股」,則「街貨」和「自己人持股」之佔權分別為85.79%和65.32%,計出超過76%的街貨落在自己人手上,所以「貨源歸邊」的推論無用置疑。       當時認為屬配股後炒格局 配股最快於協議後四個交易日完成,即為12月31日;最遲為2016年1月14日完成,連同當時認為屬「配股後炒」格局,股價傾向具備利好誘因。結果分析當日開報0.85元,較上個交易日 (2015年12月24日) 收報0.78元高出不足9%,理應可吸引進取者買入此股。不過此價只錄得一宗10,000股的交易,反映於此價進場甚有難度,同時就算成功進場,持股亦只是10,000股而已,明顯不存在可以大舉獲利的可能性。而當日第二和第三低價分別是0.87和0.88元,分別有兩宗和八宗交易,成交量為4萬和12萬股,認為較大機會以0.88元進場,相對當日高位0.99元,賬面回報率為12.50%,由於不足兩成,相信未能吸引散戶投資者止賺離場。       談論買入此股後的得與失 配股最終在2016年1月11日收市後宣佈完成,當日收報0.72元,較0.88元下跌18.18%,因幅度少於三成,散戶投資者傾向繼續持股機會大。而於2016年1月7日至3月15日,股價於0.70至0.80元橫行,自3月16日起才見股價波幅開始擴大,並於5月5和6日均高見1.07元,較0.88元之升幅為21.59%,認為投資者會開始考慮應否止賺離場。當然,持股超過五個月卻賺不到22%,難免有投資者感到不甘心而沒有離場,於是要面對「捱價」的情況,股價分別在7月19和21日低見0.70和0.71元,較0.88元下跌20.45%和19.32%,其後股價才於8月8日高見1.02元,算是至今的惟一獲利機會,但賬面卻賺不到16%,其後股價更未嘗高於1.00元,截至今年6月2日則收報0.90元,較0.88元僅高兩個價位,但持股歷時已超過18個月,相信對不少投資者而言會感到沮喪,猶幸不至於錄得賬面損失,算是不幸中之大幸。       聶Sir 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上述內容給讀者予以參考,絕不構成任何買賣股份建議。 (以上純屬個人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聶升股解碼] 五大分析 找出契機 (上) (2017/06/06)

安利時投資 (0339) 是筆者於2015年12月28日分析股份,留意原因是同年12月24日晚上宣佈配股,規模為1,900萬股,佔已發行股本19.59%,接近一般授權上限之20%。按公告顯示,此股於過去十二個月未有進行任何集資活動,而上述的一般授權則為5月22日舉行的股東週年大會取得,至今超過七個月,反映期內沒有集資壓力。事實上,從2015年中期報告所見,公司於今年上半年存在的流動負債為61,000元,銀行及現金結存則近800萬元,資金充裕。     分析一:集資具實際用途 於配股公告「進行配售事項之理由及所得款項用途」一欄看到,集資擬用作公司之營運資金及有待確定之未來投資,雖然內容表示公司暫時並沒有已識別之具體投資或潛在投資,但從集資金額和淨額分別為1,330萬和1,280萬元計出集資開支佔比為3.76%,較一般的3%為高,不排除公司心目中已有幾個投資目標,只是暫時未有定案,但卻知道所需金額之大概數目,所以選擇現在宣佈集資。     分析二:配股作價有根據 另外,從配股價和當時股價分別為0.70和0.78元看到差距只有八個價位,折讓不足12%,理論上若要令配股價變得更吸引,配股價可以下調至0.63元,這樣折讓變為19.23%,承配人的賬面回報率接近24%,能令集資變得更容易。而此舉會令集資金額下降10%,可見公司在衡量集資的金額和難度後,訂價於0.70元,公司的需用金額心中有數。     分析三:低價配股有得炒 公告又顯示今次配股有配售代理介入,並且承配人不少於六名,相信對象屬「街外人」機會大,預算有心人會於配股期間托價促銷配股貨,適用於「配股前炒」操作。上述論到配股價0.70元的吸引力不足,但從股價圖可見自10月起股價低於0.70元的交易日有四天,收市價低於0.70元更只有兩天,反映是「低價配股」。     分析四:沽空圖利機會微 這樣會衍生出另一個關注點,就是會否造就承配人於高價借貨沽空,之後以配股貨平倉。今次配股規模為1,900萬股,自7月27日至今,股價介乎0.62至0.98元,期間錄得股價低於0.70元只有十二個交易日,算是可於大部分日子沽空圖利,但期內累計成交量約1,200萬股,不足以全數抵銷配股貨。惟有將計算日期推前至7月9日,累計成交量才超過2,000萬股,但卻要假設期內成交量全是承配人沽空產生,方能勉強全數抵銷配股貨。雖然操作可行,但獲利卻不豐厚,皆因期間只有六天錄得股價高於1.00元,與0.70元比較之賬面回報率不足43%,累計成交量只有250萬股,即或全部以當日最高價沽空股份,獲利仍不足106萬元,若計入借貨須付之利息,恐怕實際利潤連100萬元也沒有,所以我看承配人藉沽空操作圖利機會微。     從本文命題可見有五項分析,有關第五項分析,此股的其他看法,以及分析之後的股價發展,將於本周四待續。     聶Sir 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上述內容給讀者予以參考,絕不構成任何買賣股份建議。 (以上純屬個人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聶升股解碼] 從實物分派預測股價走勢 (2017/06/01)

時捷 (1184) 是筆者於2015年12月24日分析股份,留意原因是於12月23日晚上公司發佈分拆佔權51%的附屬公司揚宇科技於創業板上市 (股票代號8113,最終上市日期為2016年1月7日),並將上市後已發行股本的10%作實物分派給現有股東。相關公告曾於同年10月12日、12月11日和15日發佈,三者於下個交易日股價分別上升9.42% (1.38 → 1.51元)、2.80% (1.43 → 1.47元) 和 2.72% (1.47 → 1.51元),反映升幅輕微,加上當時股價1.53元只跟12月15日收報1.51元相差兩個價格,可見股價未受消息刺激而炒上。   解拆上市後股權分佈 而論到實物分派,於主席、董事總經理兼執行董事嚴玉麟持有43.12%時捷的股權,為主要股東之前提下,分派對嚴玉麟為有利做法。雖然散戶的佔權明顯少很多,但可見分派或多或少令散戶同樣受惠。從港交所發佈揚宇科技還未編輯完成的招股書裡,顯示發行股數將會是4.5億股,並以全配售方式上市,預算公眾股東 (包括現有時捷獨立股東) 之佔權為30%,連同嚴玉麟獲分配的3.33%,即有1/3股份會由非揚宇科技之現有股東所擁有。   散戶參與助股份承接 扣除實物分派的10%股權,這樣計出配售股份將會佔權23.33%,較常見的25%為少,而從公司於2015年12月23日晚上發佈公告宣佈分析當日為實物分派之連權最後日期來看,分明不想散戶參與,預算大部分揚宇科技的股份最終落入有心人手裡,連同嚴玉麟持有的3.33%股權,可視為一般創業板全配售之街貨佔比為1/4,如今卻是1/3,並有散戶參與,當時預算交投會較其他於創業板上市股份首星期上板時活躍,更添炒作意味。同時,由於時捷仍間接持有揚宇科技34%股權,於揚宇科技股價上揚時,時捷的估值也會上升,因此帶動其股價上揚。   除權初期無進場誘因 結果分析當日開報1.55元,較前一天收報1.53元高開兩個價位,值得留意就算不介意以如此略高一點的股價進場,全日成交量不足67萬股,交易只有55宗,並且成盤價1.55元僅見於競價盤錄得交易的40,000股,證明進場有難度,加上當日收報1.60元,理應稍作觀望。於下個交易日 (12月28日) 除權後, 股價介乎1.48至1.55元,收報1.50元,下跌0.10元。由於未知揚宇科技的招股價,無法計出理論除權價,未見進場誘因。   一次令人不滿的操作 直至揚宇科技於2016年1月7日上市前夕收報1.48元,於六個交易日下跌4.52% (1.55 → 1.48元),明顯股價變化不大。而當日早上招股結果顯示揚宇科技的上市價為0.31元,按每手時捷的股份獲144股揚宇科技的實物分派計算,每股時捷股價應下調0.02元,所以2015年12月23日收報1.53元經除權調整為1.51元,相對2016年1月6日收報1.48元,應可考慮進場。翌日開報1.36元,較1.48元低了8.11%,更高值博率。然而股價不如預期發展,跌至5月24日收報1.17元才止跌回升,但較1.48元賬面虧損20.95%,未有觸及一般散戶於細價股操作虧損30%的止蝕位,應會繼續持股。不過之後股價反覆向上,但成交量未見顯著增加,證明此股一直處於貨源歸邊格局,直至如今。於今年3月30日高見2.10元,較1.48元升近42%,不過時間卻超過十五個月。     聶Sir 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上述內容給讀者予以參考,絕不構成任何買賣股份建議。 (以上純屬個人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聶升股解碼】集資壓力 內藏契機 (下) (2017/05/25)

    承接本周二 (5月23日) 的話題,今日繼續談論銳康藥業 (8037) 於2015年12月21日晚上宣佈配股後之操作情況,展示股價的後續發展,實際操作重點,以及最終績效。   遇上高追誘惑第一關 結果分析當日開報0.111元,雖較進取者價0.11元僅高一個價位,但若以安排的操作角度,理應稍作觀望,奉行「寧可走雞,切莫高追」的原則為佳。股價更於上午9:36前一度高見0.118元,所以筆者絕對明白要戰勝當時高追的誘惑的確有難度。但於開市後十分鐘升幅漸見收窄,於上午11:05後確認低於0.11元,乎合進取者的買價範圍,不過基於當時股價似有續跌跡象,再作觀望未嘗不可。當日餘下時間只有20宗成交,成盤價介乎0.103至0.11元,累計成交量為138萬股,相對成交金額為148,100元,顯然進場有難度,並且即或成功進場,可買入股份亦不多。翌日交投更少,只有8宗,成盤價則介乎0.109至0.112元,成交量和成交金額分別為208萬股和不足23萬元,可見進場更有難度。   遇上高追誘惑第二關 另一高追誘惑見於之後更個交易日,高位分別為0.121和0.125元,較2015年12月22日開報0.111元之升幅為9.09%和12.61%。而於12月24日成功進場機會很大,理由是成交量為1,984萬股,股價則乎介0.108至0.121元,相對成交金額約219萬元,計出平均成交價為0.1104元。然而當日於0.11和0.111元均沒有成盤,所以最接近的買入價為0.109或0.112元。考慮到成交量分別為988萬和12萬股,認為以0.109元成功進場機會較大,同時此價亦低於0.11元,進取者理應會被吸引進場。   蝕三成仍持股的理由 問題是自2015年12月29日起,股價走勢急轉直下,到了2016月1月13日低見0.062元,較0.109元之賬面損失為43.12%,最終收報0.08元,賬面仍蝕26.61%。翌日 (2016年1月14日) 再低收於0.077元,損失又擴大至近三成,加上配股早於2015年12月31日傍晚已宣佈完成,當時存在不止蝕進場的原因嗎?答案是成交量與配股貨未能配合,從2016年1月4至14日的累計成交量約3,358萬股,較配股貨約5,054萬股最多散貨約66%,不足自1月11日起收低於配股價0.10元,理應承配人不會離場。另可留意於2015年12月31日的中央結算系統 (簡稱CCASS) 顯示當日配股貨全數被放進康證,正是當時的配售代理,到了2016年1月14日康證僅減持400萬股,與同期君陽證券增持股數相同,認為屬「射倉」活動機會大,暗示當時承配人全然未開始散貨,所以即或錄得賬面已蝕近三成,理應繼續持股觀望。   不足半年逆轉倍升股 雖於兩個交易日後 (1月18日) 股價重上0.105元收市,仍較0.109元低四個價位。另可留意2月23日合股生效,比例為2合1,所以經調整後相入價為0.218元。從1月18日至4月5日,收市價於0.16至0.214元 (經合股調整) 之間徘徊,可見又要「捱價」近兩個半月。於4月5日收報0.205元,翌日卻見裂口高開15個價位 (0.205 → 0.220元),最終收報0.233元,單日升幅13.66%,亦高於0.218元近7%,總算圖利漸見曙光。其後股價反覆向上,於6月16日收報0.49元,較0.218元升近1.25倍,並且當日一度高見0.65元,令賬面回報率超過1.98倍,於持股不足半年有此成效,理應令人感到滿意!   結合十八載經驗忠告 從整個操作來說,於進取價進場的確「捱價」風險不少,但只要確認承配人的成本價與我們的買入價相若,以及承配人未有離場,甚至是全然未有沽貨,便有繼續持股觀望的理由。另外,若是考慮於謹慎價或保守價才進場,「捱價」風險除了能大幅減少,同時潛在回報率也價增加,就以上述的銳康藥業為例,於謹慎價和保守價上限0.10和0.095元才進場,經合股調整為0.20和0.19元,相對上述高位0.65元的升幅就是2.25和2.42倍。要賺得如此高的利潤,當然進場時機是關鍵,首要必須壓抑買入股份的衝動。綜合筆者超過18年投資經驗,給與大家的忠告是沒有必要追逐每一個可能獲利的機會,而是要捕捉一些勝算較高的機會,這樣每年即或進場的次數不多,那怕只是兩至三次,卻能於賬面賺得50%或以上的利潤,每年累計就能賺本金的一至兩倍。五年之後,累計利潤就是31至242倍,你還會認為細價股操作是蠅頭小利嗎?     聶Sir   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並未持有上述股份。上述內容給讀者予以參考,絕不構成任何買賣股份建議。

使用諗Sir獨家按揭進階計算機,Powerteam成交實例請到:https://buyhouse.com.hk

wtsapp icon top